第一天的训练都是以恢复为主,因为与德国u18的比赛是在后天,国青有充分的时间来做调整。
唯一麻烦的地方,就是场地。
德国是足球大国,相比之下,篮球的地位要低,但即便如此,德国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远远超过中国。
其中有三个地方值得借鉴。
首先便是从小学开始,学校是强制你学习一项体育运动。
第二,社区会定期组织社区联赛,从6岁开始,以两年为跨度的年龄段联赛。
第三,俱乐部会承载16岁后运动员的出路。
尤其是第三条,就算德国是足球强国,他们的篮球也分了五个等级,一二为职业,三到五是业余。
全国16个洲,有一年一度的洲际业余联赛,上千名教练会通过这个来挑选有天赋走下去的球员,这个时间基本是在14-16岁。
最关键一点,球员是自由,不存在培养合同,即便是俱乐部,也只能签短期。
德国篮协在大学联赛会开始倾入资源资金,一二联赛基本是通过高中,大学来获取新鲜血液。
一个有天赋的篮球运动员,一年的比赛量也至少在60场起步。
已登陆nba的施罗德,16岁已经在二级联盟打比赛,18岁进入德甲,20岁在耐克峰会代表世界队打败美国大学生队一举成名,然后通过选秀成为nba球员。
他的成长轨迹非常清晰,所有的数据可查,这非常方便nba球探对他能力的判断。
回到主题,如果说找个足球场,非常简单,要找室内球场,就要舟车劳顿了。
时间被路途消耗掉,第二天的训练量只有一个下午,范国师只是大致演练了下明天要用的战术就草草结束。
当天晚上的例会,范国师宣布了明天比赛的首发。
赵瑞,孙明辉,胡金秋、付豪、邵英伦。
陈放没入首发有些让人意外,但陈放个人没意见,国青的战术,其实需要更多的尝试和试错,热身赛,意义就在这。
一夜无话,清晨起来后,吃过早餐就集体上大巴,前往比赛地。
和德国u18比赛的地方,是拜仁慕尼黑篮球俱乐部。
到达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国青来到一个室内球馆。
球馆并不大,感觉还没陈放那个蔚蓝球馆宽敞,这明显是一个训练场。
很快,他们的猜测被打脸,这就是比赛场地。
无看台,有简单的记分牌和倒计时器。
既来之则安之,全队开始有序的热身训练。
半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