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子一看就没种过地,这个稻种就是常规稻,你挑好的每年留种一点问题没有,不过晚稻六月份种完了都,你现在买也没用啊。”
华南地区六月晚稻十月收,各个位面的时间都是对应的,确实带回去也没用。
“没事,我们了解一下就校”林霄摆了摆手,稻麦的种还是晚些再安排吧。
众人都是一脸的可惜,一千斤啊!要知道直到宋朝才能稳定每亩地两百斤的收成。
“先不买,回去后查查各地的常规稻,这里就算买也只能买本地稻种,各地有特产的常规稻和高产麦,回去网上找找。”
“那都听林总的,要是来的早点就好了啊。”王贲看着那一包包的稻种,心里火热的很,他之前攻楚,就爱那口稻米,来到景区吃到精米后也很少吃面食,现在一个稻种就是大秦的十倍产量,怎么不心动。
林霄想了想,又朝众壤:“你们回去后,把医药技术好好安排人攻克一下,南方这边的土地加上占城稻种,一年三熟,还有辽东那片黑土地在我们这叫大粮仓,条件允许的话全打下来,大开发,这才是粮食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你们买的土豆红薯,在我们这都只是菜而已,论保存还得是稻麦。”
众人听了都默默记在心里。
“林总,辽东苦寒,怎么算得上粮仓呢?”王贲有些不解问道。
于是在去往下一个地方的路上,林霄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实在了不起,没想到那等苦寒之地也能成为活人无数的粮仓,能捏出油的土地吗?”王贲听得心头一阵火热,燕国得灭了啊。
开元朝两人则是最欢喜,无他,高句丽已经灭了。
“杜甫,回去后帮朕找找打高句丽的记载,你们那边应该齐全些许,得让李靖活动活动老骨头了。”李世民也在琢磨着怎么往北打,他现在是除了秦以外最忙的,突厥高句丽,都得一个一个弄死,得加快火药的生产实验了啊。
很快,车子停在文具店门口。
“现代科学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度量衡,走,我们去搞点计量器,回去后你们记得把度量单位都统一一下,方便后续的科学研究。”林霄带着众人去找尺子和砝码。
杜甫手里最后一点钱也没了,手里只剩一把三十厘米尺和一个钢镀铬50g砝码。
“子善兄,没事的,下个月咱就有钱了。”安慰了一下张九龄,他现在正在满眼羡慕看着在那挑挑拣拣的李世民程咬金他们。
“这,这是舆图!”王贲指着一幅世界地图惊呼,这一声把正在滴答滴答按着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