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庆氏行事向来低调,即便朝中不少官员都是庆氏族人的学生,但是想来不与他们有过多牵扯。
始终铭记族训,深谙教书育人之道。
而宰相庆国仲,还是在铭献帝强烈要求之上,才坐上这个位置。
至于太傅,一直都是闲云野鹤一般的存在,就算铭献帝曾经让他去入监国司入职,也被庆书文满口拒绝。
所以,庆氏在大吴始终是一个受人敬重的大族。
除此之外,就是最大的氏族就是周氏。
周氏与庆氏不同,因为有周皇后的存在,周氏不少人在朝中任职。
因此,不少人与那周氏有着不少的往来。
现在周氏一朝倒台,那他们这些和周氏有所牵扯的官员,不就等同于迎来清算的日子。
所以,在场不少官员感觉,自己是不是该交代遗言了。
但是,让众人感到意外的是,铭献帝只是让人列举了这些年周氏所做之事。
众人听着铭献帝一一列举这些事情,都感到有些脊背一凉。
从铭献帝例举出的周氏这些年做的有损大吴的事情,甚至于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要知道,那时候铭献帝与周皇后大婚也不过三十余年。
也就是说,这些事情铭献帝并不是不知道,只是没有与周氏清算而已。
而到了今天,铭献帝想要清算某个人的时候,这些也就成了铭献帝惩治他的理由。
这时候,台下众臣心中都感到惶恐不已。
毕竟在朝为官,不免会出现一些纰漏,就算一个官员做到了两袖清风,但是保不齐那些别有用心之人会从官员的家眷入手。
这种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商贾之间都屡见不鲜。
好在铭献帝也不是那种小肚鸡肠之人,对于有些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眼。
而整个朝会的主题,就是围绕皇子被害案以及清算周氏来展开。
一方面,也算是把整件事情前因后果说清楚。
让朝中官员知道,自己清算周氏并不是率性而为。
而那些朝中和周氏有所牵扯的官员,为求自保日后自然会有所收敛,也算是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是朝中官员没有预料到的。
按照铭献帝的说法,十一皇子所做之事,周皇后也参与其中。
不仅如此,当初铭献帝遇刺之事,可能与周皇后背后的周氏有关。
虽然周皇后到现在为止,始终不愿意承认此事,但是从十一皇子与庆言交谈之时所透露的那般,此事并非空穴来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