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是,康主席是方沂的老师兄,八十年代央戏本科生,这人的特点就是举贤不避亲。
此前在电影局听说方沂这号人后,他本能的原话是:“他还这么年轻,不应该这么早起来,年轻人该多奋斗。”
得知方沂是央戏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对于有天分的年轻人,做前辈的应该破格举荐。”
——大概是知道韩三坪这次做过火,可能仕途会就此终结了,焦秘书比以前还要热情,硬是把方沂送下去,而且在大门口找话题扯住他,聊了几分钟。
等方沂开车回去,已经是晚上,他把车停在住处底下,扭头往巷子里走,这条巷子格外狭窄,之前他很少来。
因为过些天方沂要搬家了,他决定打量一下自己活过的地方。
这条格外狭窄的,胡同小巷。
第393章胡同巷】
之所以称之为胡同小巷,或者更准确的说是“腊竹胡同”,在于这地方最窄处,甚至一个人都没办法伸长双臂,也自然不能让两人并排一直走下去。
明朝的时候,腊竹胡同的“腊竹”说的是“蜡烛”,这一块儿居住的都是制造蜡烛芯与蜡阡儿的手工艺者,并不是达官贵人,到现在好些了,不过也以小市民为主。
环境并不好,很少有人会特地溜达进来观看。墙砖上有陈年的积垢、以及一些干了的有黑色苔藓附在上面,方沂还注意到,这条路底下的青石板也不平整,有时能踢到凹凸起来的石子儿,走这条路需要格外小心。
据说,柳蜜以前住的地方也不敞亮,前两年方沂还在《仙三》剧组厮混的时候,柳蜜谈到这会抱怨说,“所以没必要学车,因为根本进不来;也没必要请同学进来玩,免得别人笑话我……”
诗施不知是安慰还是真心话:“我就挺喜欢你说的这种地方。”
柳蜜往往摇头:“你这进来观光看看稀奇,当然好了……我一直这么住下去,刮风大雨都自己受,那可不一样啊。”
诗施:“好蜜蜜,那你什么时候搬走?”
“等到我都处理好再说。”
诗施诧异道:“这也能等吗?”
柳蜜很得意:“我可不能将就,要么全拿走,要么就一点也不要;要是搬走,得去好看的大房子!而不是换了个地方受罪,和其他人隔了层水泥板挤在一起,那是没什么区别的,还不如以前的胡同里……”
“虽然环境险恶,但也没人来,我只要不把人往里带,就谁也不知道——你说呢,徐长卿大侠?”
方沂当时回她:“结果你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