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家庭条件都不足以支撑让他们都县里的学校住宿学习,我坚守在这里,他们至少还有一丝希望,能靠着读书习字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看着这些赤脚跑来跑去孩子,江诚再次问道:“郑校长我很好奇,学校办理成这样,就没有人管管?”
郑秋明白江诚的意思,他接着道。
“学校修缮的资金每年都提交上去,可以国家正在发展,需要用的钱方方面面......”
要他又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环境是一回事,人来了待不了总不能把人绑在这里,这是时代变化的必然结果,以前下乡支教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工资四五千都很难看的上,你让他龟缩在这一方地,一待就是五年...这么多年,除了我就剩一个黄老师还能坚持,但是学校的环境实在是太差了,我怕到时候就连黄老师都....”
完郑秋无奈的摸了摸了教室脱皮的门框。
夏萌闻言也不由得眼眶红润。
她在这里长大,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些孩子的未来。
在这种环境下能跟郑秋一样争气考上大学的几率微乎其微,屈指可数。
很多人甚至就连作业本都是一直重复利用,学完之后用橡皮泥擦掉再重新用。
加上最重要的师资不够,这些孩子的学习进度根本就得不到保障。
在这种条件下想要考个好成绩简直是痴人梦。
“难道我国的希望学都是这种境遇吗?”
要不是亲眼所见,江诚确实是没法相信。
17年的时候,教师这个职业确实是十分的吃香。
虽然全国教师已经饱和,但是却不影响大多数人前赴后继的报考师范专业。
只要你能考上编制,便是铁饭碗,工作十分的稳定。
先不大城市教师的各项补贴,光是住房公积金就可以解决很多教师的买房问题。
这几年各种教学内卷之后,私立学校的老师工资更是十分的夸张,动不动就上万,补贴和业绩更是夸张。
不少的公立学校的老师也是被私立学校的条件所吸引而跳槽。
加上外面的补习机构十分的盛行,老师这个职业根本就不愁找工作。
外面这么好的工作机会,让这些人下乡支教确实是强人所难。
郑秋再次叹了一口气,似乎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多聊,只:“听你的口音是外地人吧,你这么年轻便能献出自己的财富来做慈善,是个心有大爱的人,我替孩子们谢谢你..........”
一个时之后,学校操场的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