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目光投向杨过与龙女那边,提笔蘸了蘸墨水,微微一笑,吟道:
“仙子临尘挽玉光,红尘笑傲倚长。
楼头月冷清风起,不羡凡人羡鸳鸯。”
这一句诗一出,顿时满座皆惊。众人纷纷鼓掌称赞:“妙!妙啊!借楼与仙喻人,又点出了杨世子与世子妃的伉俪之情,确实不俗!”
“李兄这一句确实高明,我服了!”之前的青年文士摆摆手,心服口服地道。
眼看气氛热烈,更多的文士加入了这场即兴诗会。有人一边饮酒,一边摇头晃脑地道:
“长安灯火映朱楼,醉卧花间忘却愁。
琼浆入喉才一盏,忽闻人间胜九州!”
有人立刻接过话头,不甘示弱地吟道:
“玉池浮影映红衣,醉月沉歌诉情思。
但见世间花正好,何忧梦断几朝时?”
两人你来我往,诗句间既写景又写情,场面热闹非凡,引得周围的人频频叫好。甚至连围观的百姓,也被这些风雅的诗句吸引,纷纷停下脚步细细品味。
这时,一名年长的老者缓缓起身,他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拄着拐杖走到众人面前。他举起酒杯,目光落在酒池中央,缓缓道:“年轻人都作了那么多热闹的诗,不如老朽也凑凑热闹,作一首应景之句吧!”
众人闻言,纷纷鼓掌,期待这位长者的诗才。
老者微微一笑,仰望灯火辉煌的花萼相辉楼,低声吟诵:
“花萼灯火映长,千觞玉液醉百川。
平生愿得一知己,共享盛世笑开颜。”
这一句诗,字句质朴,却情感真挚。众人听完后,一时之间竟有些沉默,随后便是热烈的掌声响起。
“好诗!真正的好诗啊!”
“老先生一语道破今晚的情意,这才是真正的大才!”
这场插曲让宴会的气氛更加欢快起来,连穆念慈和黄蓉也忍不住掩嘴轻笑。穆念慈摇了摇头,低声对黄蓉道:“这些文人还真是可爱,吵来吵去,倒也不忘相互夸奖。”
随着夜色渐深,花萼相辉楼内的宴会也逐渐接近尾声。宾客们带着满意的笑容陆续离席,整个宴会厅逐渐安静下来。
杨过站在大门口,亲自送别每一位宾客,而穆念慈和黄蓉则一同站在他的身边,与离去的宾客们微笑道别。郭芙和雕鹏也守在一旁,虽然累得脚都站麻了,但脸上还是带着笑容。
当最后一批宾客离去后,杨过转头看向众人,微微一笑:“辛苦大家了。这一场宴会,不仅是为百姓庆贺,也是为我们一家团圆庆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