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的开工,能赚钱,能交税,能提供就业岗位。虽然污染环境,但很多也要三五年才会看到影响,那时候他们已经升官调走了,烂摊子留给的是继任者。”
“这个污染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那些投资商会想尽办法打击国内的同行,甚至吞并一些国资企业,将国资的技术变成他们的。”
“就比如这个Vcd是国内发明的,但专利主要掌握在日资企业手中,欧美一些企业也掌握了部分,国内看似发展最快,实际上利润的大头都用来缴纳专利费了,别人再用我们企业缴纳的专利费继续研究新技术,然后再授权给国内企业赚钱。”
“如此就会形成一个怪圈,就是我们看似一直在做最辛苦的工作,但赚取的只是利润的一成,而他们则可以轻松的赚走九成。”
“品牌、技术、渠道这些被外资企业所掌握之后,我们的企业再想发展起来难度要提升十倍,会一直给他们打工。”
唐文忠想起他报告中看过的一些例子,好像确实如此。
看来得开个会讨论一下,对招商引资做一些限制,尤其是吸引外资的时候更不能盲目,不能为了任务而什么企业都往回拉。
“还有什么建议吗?”这时候唐文忠不再把张恪清当成了晚辈,反而是当成了那些专家顾问。
他也都用心的把张恪清的话都记下来,回头一定好好讨论一下,做出限制,不能让招商引资出现太多的问题。
“还有就是要让外商重视我们的法律法规,不要因为他们是外商,能带来钱,就对他们法外开恩。”
“他们可不是高人一等,只不过是来做生意的,有利可图他们自然就会来。可以让他们赚取合理的利润,但不能赚了钱,还要享受其他不该享受的。”
“我们这可是十几亿饶超大市场,没有任何一家大企业会放弃,我们拉投资应该是双向选择,而不只是被选择……”
张恪清把前世知道的一些关于外企投资后,出现的让百姓深恶痛绝的情况都了,这些许多是之前没考虑到,有些是地方政府太过短视,有些则是完全欺上瞒下,就为了自己的政绩。
如果提前做出一些限制,虽然不能完全将这些情况都消除,但至少可以消除大部分。
明明可以更好的发展,为什么非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未来还要投入更多的钱来治理环境,甚至那些治理环境的公司,还都是国外的,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长远计划就不得而知了。
刚开始黄远峰还觉得张恪清太自大了,居然在姑父面前什么政策有漏洞。
但听完张恪清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