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让租金超过市场价,那大家考虑过搞一些家庭养殖吗?”
“鸡鸭鹅、猪牛羊,常见的都可以,一些不常见的我也可以帮忙联系。”
老人还是摇头:“你的那个村里推广过,我们很多家都养了,但家里地方就那么大,能养多少?而且我们还不符合那个什么免息贷款政策,想扩大也没钱。”
“我们就是想留着这块地,种出来的粮食除了能卖,还能自己吃,起码不会饿着。”
张恪清又问道:“那如果每年的地租以一部分现金,加上一部分的粮食,保证你们粮食供应呢?”
“养殖方面我也想办法,先给你们仔,等养大了再把仔的钱给他们,饲料也可以先跟饲料商赊购,卖了再把钱给他们,这样可以吗?”
赊购一些鸡注猪仔什么的,这就是未来很常见的农村家庭合作养殖模式。
具体就是有人先赊购鸡注猪仔,甚至饲料,让农户负责饲养,到养大之后对方再直接收走,同时扣除之前的钱。
这样农户可以有钱赚,投资的人也不需要建造什么猪圈、鸡圈,还能保证这些养大的都卖给他。
“啊?还能先免费给我们猪仔?你不是跟我这个老头子开玩笑吧?”
“不开玩笑,这个是真的。县里计划让各村成立一个村集体企业,与养猪场、养鸡场等签订协议,他们供应仔给你们,你们来养殖,之后按照约定好的价格卖给他们,但也只能卖给他们。”
“这样大家可以多一份收入,比下地干活要轻松一些,难道不好吗?”
这就是张恪清想到的解决办法,用这种合作养殖的模式,让这些农户愿意将土地承包给外地的商人。
有人忽然问道:“县长,那农田不能这么合作吗?我们负责种,他们提供种子、化肥、秋直接收走,这不是一样嘛。”
“对对对,我们种地比养鸡要熟练的多,能不能这样?”
很多人都反应过来,这样他们还不用承担种子化肥的成本,卖粮也更轻松了。
张恪清嘬着牙花子,前世倒是也见过这种模式,但就不知道投资商是否愿意。
不过这倒是能避免投资商可能跟农民产生的冲突,看来还得再谈。
“我可以跟投资商谈,但投资商可能要采用新型的种植方式,比如在稻田养螃蟹,养鱼等,你们会吗?”
“有没有想过一旦养不好,比如将螃蟹苗、鱼苗养死了,你们不但挣不到钱,按照合同还要赔钱?”
刚才许多兴奋的人现在都退缩了,还要赔钱,赔钱谁干啊。
他们只是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