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告状也不用再先挨板子了,有些人甚至可以越级去州里,去省里,去天心城告状,而不必担心被蓑衣卫请去喝茶。
松弛之下,一夜之间,没人管大家,没人奴役大家了,没人欺侮大家了,大家竟然有些不习惯。
民间不乏呼唤老爷们回来的声音,就像等待屠宰的禽兽,纷纷怀念铡刀的滋味····
刘无忌也想让大齐重新回到前明时代,回归秩序,准确来说,是让官员继续高高在上,让武人桀骜不驯,继续寄生于这片土地。
天授皇帝想到了死去多年的太祖皇帝。
女皇听说自己刚出生时爷爷还在人生,也就是说,天授皇帝曾见到过大齐开国君主刘招孙。
刘招孙,是个武夫。
她将结束这些武夫当国的历史。
从前的长公主刘雨霏,人们口中的大齐叛逆,不过只是男人的影子,并非女子。
“朕和她不同,朕不再是男人的影子,朕将继承父皇遗志,将新政推行到底。不畏浮云。”
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
康光绪道:“陛下圣明,当初广德皇帝在位时力主新政,就是要限制武人权力。只是现在刘无忌叛乱,这时候是否对那些拥立朝廷的武将有所妥协?”
天授皇帝希望自己能像在遇真宫时那样,真正做到清静无为。
或许,她只是帝国的一个吉祥物,是皇权帝制向公民时代过渡的符号而已。
那又如何呢?
女皇目光坚毅道:
“一切都按父皇在位时做,不必妥协,三年不改其政,可谓孝矣。”
康光绪喃喃道:“不慕荣利,不计得失,不畏浮云,这才是贤君···先皇泉下有知,也会感到欣慰的。”
天心城的老臣们都在关注天授皇帝,他们希望这个女皇能延续广德皇帝的政策,最大程度削弱皇权,大齐不能再出现长公主刘雨霏太子刘无忌那样的人物了。
可是,没有人知道天授皇帝内心所想。
“首相大人,朕需要提醒你,大齐不需要圣贤,不需要什么明君,那些想成为圣君的,最后都成了暴君!”
康光绪不敢接话。
大家知道,女皇口中的暴君,说的正是她的爷爷,太祖皇帝刘招孙。
康光绪喜出望外,目光扫过手中奏疏,旋即脸色阴沉下来:
“河北、辽东数省叛军,所向披靡。刘无忌前锋已过南阳,距离天心城不足百里,随时可能发起进攻。陛下虽然乾纲独断,然而还是要面对现实,是坐守孤城还是率众迁都,请陛下定夺!南方诸省是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