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道:
“按照两国先前达成的协议,齐军业已集结完毕,等待贵国运兵船到来,出兵所需的粮食、煤炭、淡水,皆需贵国负责。”年羹尧补充道:“还有火药,伤兵抚须,都需贵国提前支付。”
科伦威尔连忙向公主介绍起康光绪,玛丽对后者只是冷冷一撇,显然对这个咄咄逼人的老头并不在意。
张廷玉向使团解释,说这个时代向八千公里之外的战场投送一支三万人的军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齐军运力有限,海上作战也不是强项。
所以,护送“正义军”和作战物资抵达克里米亚半岛的任务自然应该落在英国人身上。
“这恐怕不妥,明显不符合正义公平。”
玛丽公主语气不善道。
使团又开始议论纷纷。
齐国人的条件太过严苛,完全出乎伦敦方面的预料。
公主与科伦威尔对视一眼,大使无奈的耸耸肩膀,露出一脸无辜表情,表示他事先并不知情。
康光绪、张廷玉等人好奇的望向英国公主,。
所有人都等待着,等待着她接下来的表现。
“贵国与不列颠王国,”众目睽睽下,玛丽公主终于开口。
“既结成平等互利的盟国,便该荣辱与共,共担责任。两国并无雇佣关系,“正义军”也非雇佣军,不是黑森佣兵那样唯利是图的武装力量。”(1)
始终面目低垂一言未发的皇帝刘帆,开始认真审视站在自己眼前的这个异国少女。
他缓缓抬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少女脸上那触目惊心的雀斑,不过那是欧洲女人身体健康的标志,所以不需要在意。
接着看到了公主头顶浓密而卷曲的金发,发型和乾清宫旁太庙里的那位瑞典太后相差无几,让人倍感亲切。
一双深邃的蓝眼睛,在乾清宫晨曦微光中,如爱琴海中的蓝宝石,璀璨夺目摄人心魄。
然而玛丽公主恼怒不已。
在伦敦,如果一个男人像这样直视女性,是极不礼貌的行为。
然而按照大齐宫廷礼仪,她必须忍受皇帝的无礼,而且还要抬头微笑面对。
“公主须清楚,如今是贵国有求于大齐····”
张廷玉刚要开口反驳,刘帆竟然挥手打断,打断了顾命大臣的反击。
“张先生,请让公主说下去。”
张廷玉哑口无言,只得喏喏道:“是。”
玛丽公主脸色红得像朝霞,一对酒窝跳动,情绪激烈:
“父王在伦敦曾不止一次对我们说,说齐国是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