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管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此子言行谈吐俱是不俗,更难得的是这份从容自若,小小年纪便连中小三元,取得了秀才功名,也难怪老爷对他另眼相看的。
事实上,林如海对贾环如此青眼有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贾环表现出来的优秀,另一方面却是因为林黛玉的那封家书,否则此刻也不会邀请贾环参加自己的私人聚会。
且说贾环从容不迫地走到林如海跟前,揖了一礼道:“贾环见过姑父大人。”
贾环本来就长得唇红齿白,剑眉朗目,气质从容自若,此刻一身素服,更是显得温润如玉,看得林如海不由暗暗点头,心想:“此子果然不凡!”
“环哥儿不必多礼,这位是都转运盐使司的转运使张大人。”林如海介绍道。
贾环连忙不卑不亢地施礼道:“学生贾环见过张大人。”
都转运盐使司的转运使官职正三品,妥妥的朝廷三品大员,若论品秩,官职甚比巡盐御史林如海还要高,但是巡盐御史对地方盐政有监督权,相当于皇帝委派的钦差,连整个都转运盐司使都得受他制约,所以巡盐御史的实权其实凌驾在都转运盐使之上。
眼前这位转运使张大人叫张一栋,表字成梁,五十许的年纪,满脸红光,胡须又黑又亮,身材也保养得很好,总是面带微笑的,给人的感觉十分的和蔼,只见他笑着点了点头道:“如海兄,这位贾小友称你为姑父,莫非出自荣国公府?”
林如海微笑道:“环哥儿正是内兄贾政之庶子,内兄现任工部员外郎一职。”
接着林如海又介绍了另外两名同行的人,一个姓亢,一姓杨,均是富甲一方的大盐商,外号人称亢百万和杨百万,在江浙一带都极具影响力。
近日朝廷准备出兵辽东,军费开支巨大,户部已经要求扬州上调盐税,而且上调的幅度不小,所以林如海便把这两名颇有影响力的大盐商找来,名为泛舟钓鱼,实则却是要做两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带头响应朝廷上调盐税的国策。
在现代,一包盐也就两三块钱的事,所以大家都不怎么关心,但是在古代,盐可是战略级别的重要物资,这玩意的身体需求不大,但又离不开,人人都要吃,所以在古代,盐一向都是官府专卖的,大晋也是如此,盐户产出的盐全部只能交给官府统一收购,严禁贩卖私盐。
官府把盐收上来,再按照户部下发的盐引,将盐分配给各地的盐商分销,如此一来,朝廷就把盐这种必须品牢牢地垄断在手中,通过收取盐锐,为国库带来了极为丰厚的收入。
可不要小看了小小的一把盐,大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