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的大唐健儿,很快便定住心神,下马向金燕见礼,并说明来意。
其实他们来的也算凑巧。
姜恪早就知道泗沘城的情况,他得到过皇帝命令,不能让金燕出事,正准备出兵救援。
结果为了等他们两个,耽误了几天,这才救援迟了一些。
金燕听说是皇帝派他们过来,心中松一口气,正要感激几句,突然浑身一震,怔怔望着李吉身后一名随从。
那随从正是安烈,他运气不错,正好赶上李吉二人出使百济,王及善便派他随队而行。
安烈牢记王及善嘱咐,不敢露出丝毫破绽,低头不去看金燕。
金燕很快回过神来,双眼红红的,把李吉等人请入泗沘城。
进城的路上,姜恪仔细打量着百济街边,城中的百姓瞧见唐军进城后,一个个箪食壶浆,大声呼喊,显然都很欢喜唐军的到来。
姜恪长期驻扎百济,对百济人最了解。
他们从最开始对大唐军队的排斥,到后来的防备、熟悉、接受、以及现在的支持,民心是在不断变化的。
唐军从未参与百济内战,每次出现,都是以结束战争的姿态而来,这也难怪百济百姓欢迎他们。
一行人来到王宫后,金燕设宴款待了李吉等人。
李吉和武敏之这一路上算是涨了不少见识,染血的城池,流民一样的军队,乞儿一样的百姓,再加上这顿宫廷国宴,还比不上武府下人吃的东西。
两人突然都觉得庆幸,庆幸生在大唐。
国家的认同感,这一刻在他们体内又加深了几分,这也让他们想起了此次的任务。
宴会之后,他们便出了王宫,就在王宫外面,向百济百姓们宣传大唐向他们赈济粮食的事情。
旁边有通译,将他们的意思转达给百姓。
百姓们听说后,齐声欢呼,纷纷跪下磕头,不过当他们听说粮食要去熊津港领的时候,都露出为难之色。
有一名百济大汉高呼道:“上使阁下,您也看见了,扶余叛军包围了泗沘城,我们没办法去熊津港啊!”
另有人喊道:“请上使转告皇帝陛下,救救我们吧,我们永远效忠陛下!”
通译转述了民意。
武敏之听了后,说道:“李兄,我看他们说的也有道理,陛下也不知泗沘城真实情况,不如就在这里发放粮食吧。”
李吉又向姜恪问:“姜将军以为如何?”
姜恪微笑道:“陛下让我们在熊津港放粮,是怕百济百姓们,不知是我大唐赈济的粮食。”
“如今泗沘城处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