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如果真的是那帮二战的老爷货,这么赶路怕不是锅炉报废?
飞行员知识面都很广,本很清楚这对战舰来说有多么困难。
“瓦尔德,我感觉我们不应该凑太近,最好不要激怒他们。”
为了维持尽量充足的侦查时间,这架b52没有携带任何武器,只是临时在弹仓放了一台900毫米光圈直径的超高清航空相机,据说是从一架u2上拆下来的好货,一张底片的价格就得好几千美元,贵的令人咂舌。
瓦尔德点头表示同意:“我才不相信这只是一支二战舰队,千万别飞上来一枚萨姆2。”
本:“做好准备,我想我们用不了2个小时就会看到他们了。”
……
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锁定第二舰队的行踪并不困难。
27日下午16点,拍摄了一大堆照片的b52h降落在圭那亚机场,结束了这场13小时、跨度1.38万公里的超远距离航行。
落地后底片先扫描发回智库,原片也在打包由另一架运输机送回的的路上。
虽然是电子扫描胶片传真,但图片清晰度还是比卫星照相好得多,几乎可以看到战舰的各处细节。
不管是炮塔、指挥塔位置、副炮数量、甚至能看到在甲板上行走作业的水兵。
暂时没有看到导弹发射装置,也没有发现类似现代的雷达装置。
现代电子系统体积通常很大,所以舰桥才会越来越大甚至和舰身一样宽,火炮海战时期则相反,尽量缩小上层建筑以避免被击中。
所以,大概真的是几条诡异的火炮战舰?公海舰队从海底归来了?
“不,这不可能。”
研判卫星照片的小组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这是伪装成二战战舰的超现代战舰,甚至比核动力更先进。”
众人皆惊,因为说话的是马特·马尔赫林,福特级核航母的设计师。
马特:“从第一次在德雷克海峡被目击,到第二舰队分离,他们的最远里程达到了4500公里,平均时速已经超过了30节,长度奔袭超过80小时,理论上只有核动力才能做到。”
“但这对传统系统要求非常高,同时油耗也会非常夸张。”
另一人补上了他没说出来的话。
“等等,你们注意到了吗,这几条战列舰也在以32,33节以上高速航行。”
一时间气氛安静了好几秒,所有人不约而同的想到了某个可能。
马特看向旁听的情报官:“如果那是一支核动力舰队,我们必须考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