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事,可比什么人都要来得恶劣噢。”师母武清月想到那几年所遭受的劫难,就大为感慨。
动乱之前,李秉一也曾有过几个得意门生。其中有一个姓曾的学生,家境贫寒,就连生活费都很困难。为了帮助自己的学生,李秉一就让这个学生住到了自己的家中。不但帮助减免了学杂费,就连一切的生活开支,也全部包了下来。
当动乱来临的时候,李秉一作为反动学术权威,很快就成了被批判队伍之中的一员。而这个姓曾的学生,由于家境贫寒,属于是苦大仇深,根红苗正的红后代,当上了学生运动的领袖。
听到这样的消息,本来还在为丈夫安危而担心的武清月,感觉到松了一口气。想到自己把这个姓曾的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在这种非常时候,让丈夫少吃一点苦,应该说不费大难吧。
谁曾想到,就是这个姓曾的学生,让李秉一夫妇大开眼界,让他们对人性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了证明自己的立场坚定不移,这个姓曾的学生,表现得比其他学生更疯狂。是他,亲手对着自己恩师甩起了皮带,亲手将恩师关入了牛棚,亲手将恩师押上了批判台。
当那场所为期十年的浩劫结束之后,姓曾的学生重新来到了李家,希望得到恩师的原谅,希望继续得到恩师的帮助。每当想到这件往事,李家夫妇就会嘘唏不已。
听到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易芷寒才被破格录取为入室弟子。作为当时也是在场人之一的赵人迈和路平,说不羡慕,说不眼红,那都是假话。假如自己也能表现得更加坚决一点,跑的速度更快一点,岂不是自己也能入选为李教授的弟子吗?
看到他们俩唉声叹气的样子,苏永丰立即明白了原因。也发表感慨说:“人生的机遇,说起来很难碰得到。更多的情况,总是会擦肩而过。嘿嘿,这个度,实在是不好把握哟。”
易芷寒秀眉一蹙,迟疑不决了一会,还是决然开口问道:“老师,我们当时在一起吃饭的同学,到了最后还是都冲了出去。就象他们两位,也只是比我们慢了一步。”
“芷寒,你不要帮我们解释,也不要帮我们遮丑。当时,我们是有点患得患失,都在为家庭的处境而有所担忧。说到底,还是没有你们几个人的正义感足。”赵人迈理解易芷寒说话的意思,是在帮自己盖面子。他在内心感谢的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对他这样的解释,李秉一倒是表示赞同的说:“小赵能这样说话,这就说明你是一个实性子的人。人在世上走,总是会有不少的牵挂。你在那个时间和场合下,考虑到父母亲的处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