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听不懂人话
这种细致活非常耗神累人,也需要足够的耐心。
十朵牡丹上色完后,顾棠便开始不耐烦了。
她想起了顾平安,那是一个耐心十足的人,非常适合干这个。
如今两个时辰过去了,后院劈柴的顾来安也该结束了,不知为何没见顾平安过来。
顾棠放下毛笔,活动一下酸疼的胳膊和腰,出门去寻顾平安。
将到廊下,正好撞见三叔公回来。
“爷,您这是去哪儿了?”
将问了这一句,只见三个中年汉子扛着竹子、抬着木材走进来。
院门外还停着两辆板车,一车堆满了竹子,一车堆满了木材。
顾棠顿了顿,这竹子和木柴都是老爷子买的?
“爷去买了些竹子和木材回来,下晌请人来家搭鸡圈牛棚。”三叔公一脸笑意,心情很好。
听到这话的三位中年汉子,暗中觑了一眼顾棠,看年纪,应当就是顾连山家里的二闺女。
他们都知道,在顾连山家里,是他二闺女管家,这会子知道这些竹子木材是铜子买的,不知会不会闹起来。
竹子不值钱,山上便有,也就木材费点事,但搭牛棚也不需要多粗的木材,手腕粗的木材就行。
这般算下来,进趟山便能搞定,就是苦点累点。
若是旁人家,怕是早叫嚷起来,说三叔公乱铜子。
可惜顾棠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
她享受惯了二十一世纪的便捷、轻松,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付钱就行,不用她耗费体力去获取,这是她最喜欢的方式之一。
当然,要是不付钱,也不耗费体力,那就更完美了。
因此,对于三叔公铜子买竹子和木材一事,她没有一点儿意见,反倒还关切的问他。
“您手里的铜子够不?我这还有些铜子,要是不够,我给您拿去。”
这话让三叔公极为高兴:“够的够的,都是乡里乡亲的,没收几个铜子。”
扛着竹子木材往后院走的中年汉子们,听到祖孙俩这般说,心中不约而同冒出一个念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这过继还真过继对了,顾连山闺女的脾性,跟三叔公倒是极为合得来。
三人面面相觑,都没说话,将外面车上的竹子木材全部搬到后院放好,接着便告辞离去。
顾棠送他们到门口,目送他们离去,随后回到院里问三叔公:“瞧着有些面生,没怎么见过,咱们村的?”
“你说方才那三人?那是住在村头北边的几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