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江行舟……区区一介蒙生,借住琅嬛阁不过五年,竟已全部看完?
哪怕是囫囵吞枣地翻一遍,也足以令人骇然!
“莫不是怕老夫责备,才谎称全看完了??”
薛崇虎心中暗忖,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
少年人读书贵在踏实,读多少便是多少,若为博长辈赏识而妄言博览群书,反倒落了下乘。
想到此,他倒是有些不乐。
这可不行。
薛崇虎随手从旁书案上取过一册圣人典籍,翻开一页,状似随意地问道:“《春秋繁露》中‘天人三策’一篇,可看过?作何见解?”
江行舟略一沉吟,拱手道:“董圣这篇《举贤良对策》,所言‘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晚辈以为尚有未尽之处。
其中‘阴阳五行’之说,与《淮南子》所载颇有出入。
董圣主张朝廷大一统,为道是尊。而《淮南子》主张,百家齐放,各行其道。
正欲向世伯请教其中学问!”
薛崇虎执书的手蓦地一顿,重新合上,深吸一口气。
这涉及到大周圣朝,文道大一统理论的根基。
未曾想,江行舟竟然探究至此。
薛崇虎眸中闪过一道精光,不死心,从书架随手翻出一本蓝皮书页的《醋经》,书脊上还沾着醋渍。
这是是他上月视察粮仓、醋坊时,粮官赠送的书。
这本,在琅嬛阁也有。
“这本,《醋经》,记载了何材料,如何制作?!”
这会,总答不上来了吧!
哪个文人没事,会去翻看这种书。
果然,
江行舟沉默,垂眸盯着书页上斑驳的醋渍,神色忽然微妙起来。
他神色有些奇怪。
江州太守,这样的大人物,也看《醋经》?
薛崇虎笑了笑,正想说什么。
却听,
“这本《醋经》,是农桑典籍,里面记录了江阴白醋,并州陈醋,两种制法。
白醋用秫米酿,将蒸熟的米饭加酒曲发酵成米酒,再接入醋酸菌,其色澄澈,酸而不烈。
陈醋以蜀黍为骨,麸皮为肉,冬季撇醋缸结冰以浓缩酸度,经夏曝冬冰,方得醇香。
白醋适合凉拌,
陈醋适合炖煮。
这跟文道关系不大,乃是农桑民生。
没想到薛世伯事务繁忙,依然心系百姓,对醋如此小事,依然关注,案上放着此书!”
江行舟躬身,崇敬道。
薛崇虎顿时愕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