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学测试数学只拿了九十分,去年期末考试,整个年纪459人,年级排名387的选手。
他能写出这样的答案?
安成章有些茫然,难道,勤真的能补拙?
但这是不是补得有些夸张了?
就在这时,陈辉已经再次动笔。
“???”
安成章脑袋里冒出几个大大的问号。
刚才他看着陈辉写完的倒数第二题,这点时间,刚好够看一遍题目吧,他就已经找到了解题思路?
如果这题不是他出的,就算是他,看到这种题都得好好思考一番才能解题。
不过这时候陈辉已经再次停笔,只见最后一道题空白处多了个大大的解字。
“。。。”
安成章心情复杂。
只能说自己教出来的学生养成了个好习惯。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双曲线(gamma)Γ:x^2/3-y^2=1,对平面内不在Γ上的任意一点p,记Ωp为过p切与Γ有两个交点的知县的全体。对任意只见(a't)i∈Ωp,记m、n为i与Γ的两个交点,定义fp(i)=|pm|·|pn|.若存在一条直线i0与Γ的两个交点位于y轴异侧,且对于任意直线i∈Ωp,i≠i0,均有fp(i)>fp(i0),则称p为“好点”,求所有好点构成的区域的面积。
题目很长,但这是好事。
写下解后,陈辉又读了一遍题目,就开始下笔如有神。
既然是要求p点构成的区域面积,自然是根据题目条件去构造一些关于p点坐标x0,y0的限制条件。
暂时陈辉还没什么思路,但这是一道解析几何,陈辉没有另辟蹊径,开始按照解析几何的常规套路解题。
首先设出p点过双曲线的直线的表达式,然后联立直线和双曲线的表达式,因为有两个交点,所以(delt)Δ大于零,得到一个不等式后先留着备用。
Δ公式同样是个结论,陈辉正好也背了,连推导都不用,拿出来用即可。
然后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利用点乘双根法快速写出fp(i)的表达式,又根据题目,fp(i)有唯一的最小值,对fp(i)的最小值情况进行分析,得到一个x0,y0的表达式,结合前面得到的Δ的不等式,最后得到四个p点坐标(x0,y0)的不等式。
画出图形,最后计算得到面积等于s=二倍根号二·二倍根号二·二分之一=4!
一气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