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发表了一篇相关领域的四大,在《米国数学会杂志》,可以说是这方面的权威,约等于他在朗兰兹纲领领域的地位。
他虽然擅长朗兰兹纲领,但对凝聚态物理了解着实不多,如果有邢继广在研讨会上给陈辉做一些指导的话,想必会对陈辉有很大帮助。
对于这位新收的学生,袁新毅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
这场研讨会虽然是临时起意,但他已然有了为陈辉铺路的打算。
在学术圈,人脉和名气同样是重要的学术资源,举个简单的例子,数学领域有些期刊光是审稿周期都是以年计算的,动辄一两年。
可若你是名气极大的数学家,你的稿件优先级必定会很高,审稿周期自然会短很多。
可还是规则内的好处,规则外的,则不足与外人道也。
“哦?你也开始研究凝聚态物理了?”
邢继广坐直身子。
袁新毅在燕北大学上过学,他与袁新毅自然是认识的,还有些交情,他也大致了解袁新毅的研究方向。
朗兰兹纲领在凝聚态物理上的应用!
所以,他是在朗兰兹纲领上走不通,准备换方向了?
怪不得这次他在燕北大学呆了这么长时间!
他了解袁新毅的能力,如果袁新毅真的愿意转到凝聚态物理,或许能够推动凝聚态物理前进一大步,这可是好消息!
袁新毅笑着摇头,“不是我,是我的学生!”
“你的学生?”
邢继广靠回椅背,有些小失望,却也有些小嫉妒。
这个袁新毅还真是好眼光,挑的学生个个出类拔萃,前两天才刚收了个少年天才,现在又冒出个将朗兰兹纲领应用在凝聚态物理上的高徒。
能够让袁新毅亲自打电话给那小家伙搭舞台,想必这个成果也绝不是无足轻重的。
“好,我会去的!”
邢继广没什么犹豫的答应了下来,不说给袁新毅面子,他也想去看看袁新毅这位学生到底捣鼓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此时的他当然想不到,袁新毅说的那个学生,就是前两天他们争夺的那位少年天才。
“下午三点,智华楼三楼303会议室。”
袁新毅并没有说这次研讨会的具体方向,这次会议的确太急,就算说了,参会者也来不及准备。
但邢继广本身浸淫凝聚态物理多年,埃德里安教授的论文他肯定看过了,倒也用不着做什么准备。
挂了电话,袁新毅又拨通了另一位教授的电话。
不止是燕北大学的教授,华清那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