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的纸笔,带入实验数据,当v=3200m/s,Δw=0.05thz时,计算出ξ≈5.2nm,与电镜观测到的孔洞平均间距(5.0±0.3 nm)惊人一致!
这就意味着,分形结构创造了完美的局域化陷阱!
这还没完,经过最后的验证,陈辉也终于完善了脑海中的模型构建,他手中马克笔飞快的在白板上写下一个又一个公式。
用hausdorff维度d量化孔洞结构,引入分数阶积分表征声子路径,再重构声子散射,将传统散射概率替换为riesz势函数,描述声子与分形缺陷的相互作用,最后通过非平衡格林函数计算分形势场对能带的影响。
新的模型俨然已经出现!
将实验数据带入模型中,发现这所谓的缺陷,也即陈辉发现的分形结构,诱导出平带,显著增强了塞贝克系数。
“用氦离子显微镜在正常cuse薄膜上人工雕刻黄金比例分形孔洞!”
肖蒙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个发现的重大意义,她也顾不得呙院长就在旁边,穿上实验服,亲自上阵开始操作起来。
这个实验同样有难度,但正好所有的仪器实验室中都有。
当完成雕刻,肖蒙拿着这块拇指大小的cuse薄膜来到原位电镜旁时,她做实验沉稳的手都忍不住有些颤抖。
“低频声子(<1 thz)沿分形孔洞边界螺旋传播,经历7次反射(斐波那契数列)后能量衰减至零!”
盯着检测仪器的邓婷声音颤抖的低声说道。
得到稳定的数据后,肖蒙继续操作仪器。
高频声子(>3 thz)直接被黄金比例孔洞捕获,形成稳定的驻波模式,电子束在穿过孔洞网络时,显示出量子干涉条纹——证明分形结构诱导了电子波函数的相干增强!
他们成功了!
“我们以为的缺陷……其实是自然书写的最优解!”
肖蒙看着最后的实验结果,喃喃自语。
谁能想到,最后的成功竟然来自一块已经被他们抛弃了三个月的实验废料。
她再次看向旁边那个脸庞稚嫩的小家伙。
这个家伙不仅构建出了全新的模型,还轻松的发现了这神奇的分形结构,无论哪一个,都是哪怕对她而言都是重大的发现。
分形结构的验证只是第一步,虽然现在已经是晚上九点,但没有谁停下手上的工作。
改造分子束外延设备,用随机微分方程调控沉积速率,在锗基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