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仙路带盐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二十五、岱宗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商秋长在齐鲁落脚,一路周转,便行至泰山脚下。此时不是旺季,但山下依然行人如织,摩肩接踵,商秋长也随着游客一起上山。

这是商秋长第一次观览泰山,果然不愧五岳至尊之名,得天独厚,巍然雄盛,灵机运转,竟隐隐显出洞天之气相。

如果说灵机如潮,洞天便是灵潮枢纽之所在,鲸吞犀吐,灵气汇聚如漩涡,是修道之宝地。修至元神境界,灵气吞吐极巨,以灵玉填补已经是沧海一粟,难以为继。唯有洞天福地的灵机,才能供元神修士修炼所用。

此时泰山灵机虽然兴盛,但运转之间,仍然散而不凝,还未真正凝聚为洞天,这也正符合蓝星灵气复苏,向上攀升的状态。

商秋长轻装简行,徒步攀登,一路观览,他身负修为,爬山丝毫不觉疲惫,轻松登上了玉皇顶。

一到玉皇顶,商秋长就发觉了奇怪之处。

现代社会,景区之中,人比树多,只见人头不见景色的情形十分常见。商秋长虽然是第一次到泰山来,但也听说过泰山日出的名气,知道这里从来都是游客密集的地方,一路所见也不出他的所料。

没想到上到一半,游客就已经稀疏很多,到了顶上,还未到玉皇顶,就看到整个山头被铁链围住,如一条铁线截住了山头,将玉皇顶的宫观围在里面,几个往上通行的路口,都有武警战士站岗,荷枪实弹,警卫森严。游客更是被齐齐导引到了别处,不能再往上行了。

而玉皇顶上的玉皇殿,本是个有名的景点,是个古香古色的所在,现在里面却升起一座极高的铁塔,还有两个巨大的弧面信号接收器,弧面以很多六边形的透明晶质拼接,如同蜂巢一般,一东一南朝向,另外还有许多看上去十分高端的科技设备,耸立在玉皇顶周围,让泰山上的古代气息顿时消减不少,看上去极不和谐。

商秋长远远观望了一会儿,感觉那两个接收器似乎散发着一种微弱的波动,在与周围的灵机变动产生呼应。而在那座最高的铁塔顶端,隔着这么远的距离,他都感觉到了一股极为浓烈的血气,这股血气凝练至极,隐隐如狼烟之形,直指碧空。

在清源派的记载里,这是凡俗武者内外兼修,后天反先天之后,形成的精气狼烟,在武道一途,可谓登峰造极的境界。若是有武道玄功正传,下一步就能凝练武道真意,威能可以媲美神藏境的炼气士。

只是此乃以武通天,以力证道的路子,后续进境极难,能够达到媲美炼气士飞升之境的“粉碎虚空”境的武者,万中无一。而这里面的“万”指的还不是修炼武道刚入门径的普通武者,而是达到回返先天,精气狼烟境界的武者,可见此路之难。

以这位武者的修为,在蓝星里,绝对称得上是武道大宗师级别的人物,恐怕在灵气复苏之前,就已经达到了肉身极限。这样的人物,在之前古武与今武喧闹不休的时候,都未曾出手,恐怕不是韬光养晦,就是所图甚深啊。

商秋长在这里以法眼观瞧,随后便隐约感应,那武者似乎察觉到了,正往他这里看过来,便转身离去,又转往日观峰去了。

到了日观峰上,商秋长看了看天地气象,便转回身来,面朝着玉皇顶。

玉蟾真气在腹内徐徐转动,渐渐发出轻微蛙鸣之声,待腹内真气鼓动之后,商秋长张开口,向着泰山玉皇顶虚虚一吸。

一道浓厚的灵气,被他牵引而来,吸入腹中。

此气内含山川社稷之重,十分滞涩,一入腹中,就如泥沙入水,向下沉去。幸好有玉蟾真气包裹,将这道灵气托住。

玉蟾真气转动变快,云雾一般的真气,如有实质一般,将泰山精气托在中间,转动之间,就将这道精气越压越凝实,不断锤炼,其中杂质,也被商秋长缓缓吐出。

等到精气凝实,商秋长取出自己制作的印玺,将精气喷在上面,同时袖中紫微青雀灯微微一闪,一道火气如发丝一般飘过,将这一小块地方的灵机定住。

蓝星现在灵气上升,但十分凝固,商秋长吐出的精气如果不定住,很快就会回归脚下的泰山之中。

商秋长双手托住这块印石,真气微微一荡,将泰山精气逼迫着浸入了印石之中。这等手法,其实有些粗糙,需要反复祭炼,若是商秋长已经筑基,那一次就可以炼制成功了。

这是因为商秋长现在修行还低,虽然真气运转之间,已经能从穴窍经脉中游走,但仍是肉身穴窍,还没有真正打开人身百窍。等到玉蟾真气大成,冲开百窍,引灵气入体,凝聚真元,筑就道基,真元就能够随意运转,如臂使指,以真元引导精气,就可以在印石上篆刻更为细微的符文法印,威力更大。

但那样炼制出来的,就是真正的法器,是可以与人斗战,护身护法的法宝,反倒不适合给付景州了。

完成这道工序,商秋长又往玉皇顶去看,却发现玉皇殿中,有很多穿着制服的人往来,似乎还有人在往他这里窥探,他心里一动,扭身走入人群,转眼就消失不见。

他在半山腰寻了住处,定了个房间,在景区内住单人间,价

格不菲,但商秋长如今也花销得起。

到了早上天不亮的时候,他就走了出去。此时日观峰上已经人头攒动。都是等待观看日出的人群。

商秋长左右看了看,见周围没人注意,便翻出栏杆,钻入了山林之中。没有规划建设过的景区,林木葱茏,山石嶙峋,行路艰难。

广渊道长所传外门八法里,有一门养炼身体的功法,名为松鹤长青诀,乃是采摄乙木精气,炼气养身的法门,其中有些真气运使的技巧,正有轻身之妙。商秋长以玉蟾真气御使,稍加尝试,便已明白其中诀窍。

他足尖轻点,真气流转,便从石头上跃出一丈有余,身轻似燕,向着人迹罕至的山石处行去。

到了一处僻静所在,商秋长面朝东方,等到朝霞升起,便张口服食。

这一口朝霞紫气,竟比在闹市楼宇所采,更为精纯绵厚,且蕴含着一股朝阳升起,万物生长的融融暖意,竟比商秋长往日两三天的苦工还要来得厉害。

不愧是灵气凝聚的洞天福地,在这里服食天地灵气都比寻常地方进境更速。难怪古人说修行四要,财侣法地,这“地”字当真也是非同小可。

商秋长站在山壁之上,脚下只一块山石,再往下便是山林深深,但他却并没有一丝惧怕。

登泰山而小天下,眼见前方众山俯首,山河壮丽,他也不禁生出一股豪情来,静静欣赏着那旭日东升的景象。但见霞光万道,天地挥洒,人间一派繁荣气象,让人心潮澎湃。

古人生于一地,往往就长于一地,想要游览天下,要费很大周折,因此便想象仙人可以飞腾变化,遨游天地,“朝游北海暮苍梧”。修仙所求,逍遥自在,这便是对逍遥最早的想象罢。

现在年轻人,心中梦想也常有一句“走遍天下,去看更美的风景”。如今交通发达,全球连通,想要去看什么稀罕景色,都有办法。可束缚身心的,反倒是工作、家庭、生活这些人身苦役,让人没法尽享自由,做不到自在,得不到逍遥。

如今商秋长初入门径,就已经站在这常人难以抵达之地,欣赏天地美景,以后修为更深,飞天遁地,又能看到多少世人从未见识过的景色呢?

自那夜误打误撞用万界飞天镜沟通两界,商秋长踏入了修行道途,他便一直十分勤恳,但内心之中,其实并未想明白,自己修道,所求为何。

只是因为小说看得多了,知道事情多了,下意识便觉得修道是好事,是能超脱凡俗,凌驾众生的事情,心里也未尝没有点拳打南山,脚踢北海的野望,被程老板、楚萧、韩子冈这些达官贵人一捧,心里也难免滋生出许多得意之情来,觉得这或许就是修仙的快乐了。

今天登临泰山,观泰山日出,被这天地壮丽景色所触动,商秋长才生出更多的感悟来。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些许的功名利禄,不过是几十年的享乐,似这泰山日出的美景,一生又能看上几回,那更高更远之地,许多人所未见的景色,更是无缘得见。若是不能真的修道成仙,长生久视,那早晚也不过是一抔黄土,眼前所见,也不过成了过眼云烟了。

修仙求道,求得是大逍遥,大自在,一路之中,所遇的吹捧、敬仰,不过是沿途的经历,不是最终的目标,若是为此迷失了自己,那就是得不偿失,舍本逐末了。

商秋长想通此节,顿觉心胸开阔不少,就连胸中的玉蟾真气,都运转得更加圆融无碍。

他转身贴着山崖,绕至日观峰另一侧,面朝着泰山,再次行法采摄山川精气。

这次将精气炼入印石之后,商秋长认真观察了一会儿,果然对面玉皇顶那庞大的弧形信号接收器,似乎有种肉眼不可见到的波动。

许多人在他采摄山川精气之后,就涌了出来,还搬出许多专用设备,往他所在的地方观看。

商秋长转身踏着山石,身体轻轻一跃,踩着树干,跳到了树梢之上。

他以玉蟾真气承托身体重量,如同一片飞羽,在树枝间纵跃而起,轻盈往山下而去。

沿途许多的游客,骤然看到这一幕,都惊呼起来,纷纷拿出手机拍摄。

商秋长使了个法诀,引来一团山岚云雾之气,罩在身上,转眼就消失在了山林深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