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之最浪太子系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46章 斩草除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p>朱厚照把智囊团和西山的高层聚在了一起开了个会议。

眼下的事情比较多而且相互之间都有联系。

把事情放在一起商议一下。

据前线传来的战报。

马中锡平叛的事情并不顺利,原本只是对付河北的反贼就颇为勉强,现在山东的反贼杨虎也在向着河北方向移动,给马中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朝廷已经继续在河南和陕西调兵支援了。

明朝重文轻武的弊端再次体现出来。

平叛只能启用文官作为主导。

也怪武将里确实没有能堪大任的人。

要寻根溯源又要从土木堡之变开始说起了。

在那场大败中明朝的武将种子死的差不多了。

在京师保卫战中是文官于谦站了出来,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

在那之后,文贵武贱的格局就此形成,每逢战事由文官统率成了定例。

然而不是所有的文臣都是于少保,马中锡显然就不是。

智囊团们分析着前线传回来的消息后,觉得马中锡太保守了,甚至达到了贻误了战机的程度。

叛乱刚开始的时候,叛军根本形不成有效的指挥和战力,越早发动进攻对官兵越有利。

马中锡非要等到援兵到来,合兵一处对反贼发动围剿。

稳倒是稳,但是给了叛军整合和发育的机会,被赵真赵哲军突围成功,第一次围剿失败。

叛军仗着马匹多行动快的优势带着官军绕圈子,把用兵死板的马中锡耍得团团转。

也就是飞球营的侦查效果太好了,才让官军能一直跟上叛军的步伐,把叛军困在了一个固定区域,没让叛军冲出河北,去祸害其他省份。

其实马中锡之所以选择这么稳的用兵方式,也和兵部尚书刘大夏给自己作保让自己的压力太大了有关。

想赢怕输的思想包袱太重,根本不敢放开手脚。

然而山东的叛军向着河北移动的消息让马中锡更慌乱了。

这一股叛军就够让自己难受了。

又来一批!

朝廷虽然也给自己调拨了官军,但是估计没有叛军来得快。

智囊们分析眼下的局势。

都觉得此时马中锡应该做出继续围剿赵真赵哲的假象。

派出部队在杨虎的必经之路上埋伏杨虎一波。

但是以马中锡的行事来看,估计他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更加奇怪的是,在研究了两支叛军的行事后,发现两支叛军似乎非常的有默契。

杨虎军高调宣布对河北的叛军进行救援,给官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而且从赵真赵哲叛军的行动路线和行事风格来看,似乎是有高人指点。

进退颇有章法,根本不像是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农民叛军。

最后智囊团给出了结论,马中锡平叛成功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只不过要多耗费一些时间。

大概需要半年往上吧,天气越冷叛军的士气越低迷,对官军越有利。

朱厚照很气愤,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啊。

要是就眼下这么一只叛军倒好了,你慢慢平叛也不影响什么。

这个时候自己还要注意走私集团的暗中窥视。

他们指不定还要搞出什么幺蛾子呢。

在讨论完了平叛的问题后,话题又回到了如何应对走私集团的反扑上。

眼下正在实行对走私集团的分化。

朱厚照的几个结拜兄弟已经火速南下了。

帮朱厚照去联系参与走私的勋贵和藩王。

勋贵们世代通婚,不出三代必然会论上亲戚。

朱厚照的结拜兄弟跟着参与海上贸易,挣得盆满钵满,以自身为例去说服亲戚放弃和走私集团合作,转而支持朱厚照,并不是什么难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