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阁正奉皇上之命,编写未来五年大明经济发展规划。本相可以做主,在天津规划一个纺织中心。”
“纺织中心?”
“对,直隶河间、天津一带,多盐碱地,这种地方种粮食不行,种没问题。
本相请司农寺农科所的官员们,到两处考察,帮直隶规划一个种植计划,然后叫户部安排一笔扶植钱款,出台一些优免政策。
帮直隶在天津建立纺织厂、布厂、印染厂,直接上蒸汽机。”
胡如恭马上插了一句:“张相,钦天监的蒸汽机很抢手啊。”
“本相去要几台,相信东垣郡王世子能给几分面子。”
张居正信心满满的说道。
钦天监特殊,监正由资政局议拟,皇上亲自任命,但它在户部的中央预决算单位目录里,官吏俸禄津贴,都是靠国库拨款。
当然了,现在钦天监富得流油,里面上至黄道林科研带头人,下至普通工匠技术员,都因为专利研发赚得盆满钵满,但是皇粮谁会嫌不好吃呢?
所以张居正说这话有信心。
胡如恭满意地点点头,“张相,内阁准备给天津建多大的纺织基地?”
“参比上海的纺织基地来。”
嘶!
那确实不得了,张相开出的价格还算厚道。
胡如恭继续说道:“这么大规模,下官担心光河间、天津的不够用。喜阳光,北方生长,肯定不如南方,产量肯定也不如。”
张居正笑了笑,“不用担心。本相为什么要把纺织基地放在天津,就是要利用大沽港。等一两年后纺织基地各厂建好后,天竺的商路也通了,我们直接用天竺的。”
胡如恭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
张居正这次随驾去开滦转一圈,真的开窍了!
他想了想,又想到一个问题:“张相,建纺织基地好是好,可是销路怎么办?下官担心天津的布,打不过上海的布啊。”当然打不过,人家都干了好几年了,早就摸索出压低成本的路子来。做的布又好又便宜,你怎么打?
张居正一挥手,“天津的布,干嘛要去跟上海打?”
“出口到天竺去?”
“不用费那个神。天津的布,直接打华北市场,直隶、辽东、山西、陕西、山东,还有蒙古漠南数十万牧民!这么大一块地方,这么多人口,还不够天津布厂吃的?”
胡如恭再也忍不住,嘴巴弯成一道弦月,眉开眼笑。
“张相果真对大明经济有全盘通识,一下子就想到这么好的法子。直隶、山西和关外漠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