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就买什么,那坚决不行。
经过少府监、内阁、四家银行不断地努力,这些年大明内外贸易都认户部宝泉局发行的银圆货币以及铜钱辅币,百姓日常也习惯用它。
这是大好事。”
哒哒马蹄声响起,马车在大路上不急不缓地走着。
潘应龙微抿着嘴巴,认真地听着。
“一年宝泉局进多少金银,铸造发行多少银圆和铜钱,内阁都有本帐,有通货膨胀的苗头,就收一收,把流向市场的银圆和铜钱收紧一些。
反之就多放些银圆和铜钱出来。手段虽然简陋了些,但是比起以前的睁眼瞎要强得多。而且户部尚书王国光也在不停地学习中,对财税、金融控制越来越娴熟。
还有铸币税,这个就不用细说了,户部国库每年都靠着这笔钱贴补家用。
货币主权,事关大明财税金融安全,马虎不得。”
朱翊钧看着对面的潘应龙,语重深长地说道:“这案子是户部和刑部的事,你的顺天府就是打个配合。
凤梧,朕对你的期望不只是顺天府。朕希望你这次配合户部和刑部破获伪造银圆案,多接触财税和金融方面的工作。”
潘应龙按住心中的喜悦,竭力让自己镇静下来,只是他自己都没有发现,回答时的声音有点微微发颤。
“回皇上的话,臣记住了。”
车子在丰城胡同口停住了,朱翊钧和潘应龙下了车,又变成了朱公子和潘先生。
栖凤楼就前后两个厅,没有雅间,潘应龙跟掌柜熟,要了个后厅靠角落比较亲近的桌子,那里非常清静。
两人坐下后,其余的侍卫也在附近的四张桌子下坐下。
“朱公子,请点菜。”
“潘先生点吧,你知道我的口味,没有什么忌口,点几个它家的特色菜。”
“好的。”
潘应龙点了一条鱼,一盘爆炒羊肉,一个时蔬,一个莲藕汤。
“这家在下经常来,跟掌柜的也熟。他只知道在下是顺天府衙一位书办。”
潘应龙略微解释了一下。“潘先生最近在忙什么?”朱翊钧随口问道。
“朱公子,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也是万寿节。”
“哦,南苑游乐会又要开始了?”
“对,去年办得还不错,大受大家欢迎。今年一开春,各路人马就到顺天府来打听,今年的端午南苑游乐会要不要办?
当然要办了。”
“各路人马找上门来?如此积极,那顺天府岂不是可以把广告费再抬一抬?”
“那是自然的。今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