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众。桓公先犯其与国,临蔡,蔡溃,兵精威行,乃推以伐楚,楚惧,然后使屈完来受盟,烦甲又职,不顿兵血刃,以文德优柔服之,故详录其止次待之,善其重爱民命,生事有渐,故敏则有功。屈,居勿反。卒,寸忽反。)
[疏]注“善其”至“有功”解云:言“上事有渐”者,即先犯于蔡,乃遂伐楚是也。言敏则有功者,敏,审也。言举事敏审则有成功矣。
夏,许男新臣卒。(不言卒师者,桓公师无危。不月者,为下盟,去月方见大信。为,于伪反,下“为桓公”同。去,起吕反。见,贤遍反。)
[疏]注“不言”至“无危”解云:决成十三年“曹伯庐卒于师”之属,皆以其有危,故言于师矣。注“不月”至“大信”解云:正以庄二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然则许与曹等,而不月者,若会盟之例,大信者时,若不去月,恐其盟不为大信故也。
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屈完者何?楚大夫也。何以不称使?(据陈侯使袁侨如会。侨,其骄反,一本作“骄”音同。)
[疏]“屈完者何”解云:欲言楚子,经不书爵;欲言大夫,文不言使,故执不知问。注“据陈”至“如会”解云:即襄三年“六月,公会单子、晋侯”巳下“同盟于鸡泽。陈侯使袁侨如会”是也。
尊屈完也。曷为尊屈完?(据陈侯使袁侨如会,不尊之。)以当桓公也。(增倍使若得其君,以醇霸德,成王事也。)
[疏]注“增倍”至“其君”解云:倍,读如陪益之陪矣。注“以醇”至“事也”解云:即下传云“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司#以此为王者之事也”
其言盟于师,盟于召陵何?(据戊寅叔孙豹及诸侯之大夫,及陈袁侨盟,不举会与地。)
[疏]注“据戊寅”至“与地”解云:在襄三年夏也。彼经不言陈袁侨来盟于会,盟于鸡泽,与此异,故难之。
师在召陵也。(时喜得屈完来服于陉,即退次召陵,与之盟,故言盟于师,盟于召陵。)师在召陵,则曷为再言盟?(据齐侯使国佐如师,已酉,及国佐盟于袁娄,俱从地,不再言盟。)
[疏]注“据齐”至“言盟”解云:在成二年秋。言俱从地者,谓国佐从晋于袁娄也。喜服楚也。(孔子曰:“书之重,辞之复,呜呼!不可不察,其中必有美者焉。”重,直用反,又直容反。之复,扶又反,年末“乃复”同,又音福。)
[疏]注“孔子曰”至“美者焉”解云:春秋说文。
何言乎喜服楚?(据服蔡无喜文。)
[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