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据服蔡无喜文”解云:即上“侵蔡,蔡溃”是也。
楚有王者则后服,(桓公行霸,至是乃服楚。)无王者则先叛。(桓公不菲涫Γ先叛盟是也。)
[疏]注“桓公”至“是也”解云:即下经云“八月,公至自伐楚”传云“楚巳服矣,何以致伐?楚叛盟也”彼注云“为桓公不菲涫Γ而执涛涂故也”者是。
夷狄也,而亟病中国。(数侵灭中国。亟,去冀反。数,音朔。)
[疏]注“数侵灭中国”解云:即庄二十八年“秋,荆伐郑”者,是其数侵中国之文。其数灭中国者,即灭邓、现属是也。而经不书者,后治夷狄故也。
南夷与北狄交,(南夷,谓楚灭邓、希伐蔡、郑。北夷,谓狄灭邢、卫,至于温,交乱中国。)
[疏]注“南夷”至“蔡郑”解云:楚灭邓、喜皇椋而此言者,正以上桓七年“夏,喜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传云“皆何以名?失地之君也”故知之。伐蔡、郑者,谓蔡、郑服从楚,即上经齐侯“侵蔡、蔡溃”“遂伐楚”者,盖是蔡为楚之属矣。其郑为楚属者,盖见庄十五年“郑人侵宋”十六年“夏,宋人、齐人、卫人伐郑”之文也,何者?庄十五年时,正是桓公为霸,宋为齐属而郑侵之,岂不从楚故也?庄十六年齐人助宋伐之,岂不怒乎其从楚而侵宋也?盖于时郑人又服于齐,是以十六年“秋,荆伐郑”故此作注云蔡、郑矣。注“北夷”至“中国”解云:狄灭邢、卫,在闵元年、二年。狄灭温,在僖十年。温言至于者,以其在后,故言至于,僖十年文灭温也。或者温是圻内之国,去京师近,故言至于矣。
中国不绝若线。(线,缝帛缕。以喻微也。线,思贱反。)桓公救中国,(存邢、卫是也。)而攘夷狄,(攘,却也。北伐山戎是也。攘,如羊反,却也。)卒司#(卒,尽也。耍服也。荆,楚也。耍他协反,一本作“贴”服也。刘兆同,广雅云“静也”玉篇又丁簟反,一本作“拈”或音章贬反。)以此为王者之事也。(言桓公先治其国以及诸夏,治诸夏以及夷狄,如王者为之,故云尔。)其言来何?(据陈袁侨如会不言来。)与桓为主也。(以从内文,知与桓公为天下霸主。)前此者有事矣,(谓城邢、卫是也。)
[疏]注“谓城邢,卫是也”解云:即上元年夏六月“齐师、宋师、曹师城邢”;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孰城?城卫也”是。
后此者有事矣。(谓城缘陵是也。)
[疏]注“谓城缘陵是也”解云:即下十四年“春,诸侯城缘陵”是也。
则曷为独于此焉?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