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军将们见自己大帅并非真的发怒便又说了起来,只是这次方国安虽未再扔什么东西,但突然沉下来的表情却明白无疑地告诉众将:大帅是真的不高兴了。
“就是.就是城里面传的。”
“说清楚。”
“说是监国殿下有心要降,但又担心大帅和黄大人他们阻拦。”
“哼!”
那军将满心忐忑地说完之后并未等来自己大帅的呵斥,见到如此情形他便又追了一句。
“大帅,小的听说唐王一直待在郑家船队里,好像是打算一等监国投降便要去福建。”
“放心吧,有黄大人在,监国殿下降不了。”
说了一句,方安国似是觉得还不足以安抚军将们的情绪,顿了一阵便又接着说道:“我劝你们也莫起旁的心思,郑家非善类,去到他们的地盘,我们这些外人怕是连骨头渣都剩不下。”
“大帅,您说的这是哪里话?”
“大帅,我等都唯您马首是瞻。”
话说到这个份上,诸位军将自要表一番忠心,可与此同时方国安却见一兵卒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禀大帅,刘良佐在城外邀战!”
“哼!蹬鼻子上脸,不过赢了三两阵便敢来城下邀战,真当我是软柿子吗?!
众将听令!随我去城外会会鞑子!”
方国安一声令下,众将便离帐整军备战。
不得不说,方安国麾下兵卒的确有这般那般的毛病,但敢于和清军正面硬刚,并且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一定均势的却也真真是南明官军中的独一份。
从这一点上便能看出方国安于带兵之上的本事。
只可惜大明众臣皆将精力放于内耗之上,让无数仁人志士空洒了一腔热血。
言至此处,不得不提及原本历史上方国安的结局。
在潞王降清之后,方国安和朱大典等人拥立鲁王在浙东坚持抗清。
在此期间他们虽在取得了数次胜利,但浙东毕竟只有数府之地,经过一段时间的消耗之后便彻底没有了抵挡清军的能力。
值浙东明军全面溃败之际,朱大典固守金华,方国安亦引兵退至此地。
可让人痛心的事情发生了,朱大典拒绝方国安所部入城,而方国安直接下令攻城。
最终方部精锐大半损于此战,在无路可退的情形下被迫降清,而朱大典则在金华被清军攻破之后合家焚死。
方国安有错吗?于大明他已能算尽了全力,在屡次遭到不公之后还坚持战斗到弹尽粮绝之时,哪怕最终降清也不当太过苛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