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测量
朱慈烺并没有对张士仪投去多少关注。
说到底,那只是个失败的投机者而已,更何况成功的案例曹老板在千年之前早已立稳,他着实没必要因那不知真伪的言语闹出什么事端。
所以,当张士仪被俘的消息传来之时,他于第一时间便下达了拘于镇江的命令。
很明显,这是在向某些人表明态度:过去的事朕不计较,也没兴趣知道,尔等不必心存疑虑。
按他原本所想,待这信息传播两日便当将张士仪明正典刑,此事也就算尘埃落定,可出乎他意料的是,田仰却先坐不住了。
说起来他对这位刑部侍郎并不太上心,任其为侍郎也只是酬功而已。
只是能够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的人终也不会寻常,这转瞬即逝的机会便被他握在了手中。
老实讲,这一番完全是朱慈烺临时起意。
按他原本所想,刘宗周虽会为了自己的名声对刘家下了狠手,但不见得会把地方大族逼到绝路上。
以此为基,浙江的情势发展到最后变该是地方势力遭到削弱,刘宗周丢掉士林魁首的位置。
届时浙江的老旧地主与海贸商人形成平衡,自难再如过去一般联手对抗朝廷。
只是刘青天做的实在太绝了。
钱谦益好官位,刘宗周好声名,这是朱慈烺早就知道的。
他对钱老先生的调教过程顺风顺水,直让这南直隶的士林魁首成了他坚定的支持者,由此便却低估了刘老先生对声名的重视程度。
实际上这位老先生在抵达浙江之初的确是按着朱慈烺预计行事,期间他对刘家的不法之事从未留手,对其他人家的却还是睁只眼、闭只眼。
可从那刘青天之名传开之后,事情的发展便逐渐诡异了起来。
他先是将注意力放到了牵扯到人命的案子上,后来又扩展到欺男霸女上,待到最后一些于这等时代极其平常的事情也被他拿出来审了一审,这刘青天也便成了两袖清风、铁面无私、爱民如子、嫉恶如仇的大清官。
很明显,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苗头,若不及时阻止势必会埋下祸患。
只是这等情势颇为微妙,一个不慎却有可能弄巧成拙。
未见到契机出现,朱慈烺也就静静等了下来,这临时起意也就有了基础。
不过话说回来,这番盘算虽未经过深思熟虑,但作为一个大体的方向却已足够。
理由是现成的,刘宗周遭遇了数次刺杀,身为大明的皇帝自然得对这等清廉之臣加以保护。
待其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