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可控,正是半导体人心中的痛。
众所周知,顶级的duv开机都要受到监督,让产线加工的东西对某些人透明,从而监控着这些代工企业的生产行为。
“任先生,我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原来我们的进展相对比较慢,是因为我们受制于方方面面的约束,版权方面的,资金方面的,人才方面的制约都有,如果我们现在只是研究做技术积累,不急着实现商业方面的回报,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对这套设备进行替代性研究工作。”
听到任重愿意打钱,陈叔德激动的说道。
任重的话算是直捅在了他肺管子上面了。
“是的,任先生,如果这方面的研究有充沛资金,我们最多几年时间就能把这套生产线设备吃透和平替。”旁边孙山河也激动起来。
他们这些研究者,对于这些芯片业最核心技术和设备研究当然非常感兴趣,因为出成果容易啊。
虽然说这些在对比asml设备来说不值得一提,但是在国内仍然有大量的存在,我们在光刻机这块虽然说有了突破,经过十多年持续投入,最强的已经达到了7nm水平之上,但是我们自主跨出这个制程并不久。
陈叔德他们虽然也参与了部分研究,但是并没有搞过整机,大的成果都是别人的。甚至干出来了一个院士,陈叔德和孙山河他们虽然也是这个行业的资深专家,但是距离院士来说还有点远。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如果可以自由选择研究方向,他们当然更愿意选择光刻机的主机来进行研究。
沿着当前这套设备研究演进到了65nm对于他们来说不是特别难的事情,现在国内的配套也能支撑下来了。
重要的是在吃透这台光刻机主机后,后面更换成为浸润式技术路线,那么从45nm、35nm、28nm这些技术节点演化下去,毕竟光刻机技术发展到现在,相关浸润式原理和基本的技术工艺这些多多少少扩散出来了不少,如果陈教授和孙教授他们在有充分投入的情况下,研究实现用水来替代空气这个关键技术后,就能实现14nm/10nm这两个关键性的技术节点,站在国内制程研究的前沿。
想想这些都他们都很兴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