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70人,任重直接通过叶参谋把他们从八路总部那边直接要过来了。
接下来任重以这些老学员为底子,开始招收新生充实进来。
按照黎明研究所现在的办学条件,任重规划大概会办10个班左右,招收500余人,现在黎明研究所这边将近3个平方公里的建设已经形成规模,按照8个人一间的住宿条件,任重规划了100间新窑洞。
80间作为宿舍,20间当成教室和自习/图书馆。
其中10间超大窑洞,具有25米进深和12米宽的钢架支撑,按照20*10布置,最大容纳200人规模,作为大教室和图书馆。
这种大教室最多的时候可以同时4个班一起上大课或讲座。
另外10间窑洞要小些,按照15米进深和12米宽的标准修建,布置按照12*10布置座椅,这样1-2个班上课都可以,同时也能容纳大家晚上自习。
毕竟现在住宿地方相当拥挤,留给大家学习的空间有限,任重干脆把教室作为大家的学习地方。从41年的6月份起,一直到9月份,任重才带着人这个新学校收拾起来。
等到杨村的老学员8月份转战到了边区,任重竖起了招生的旗帜,以这群百战余生的老生为招生队伍,让他们按照任重出的几套初高中基础知识试卷,到边区去考试招生。
到了9月,他们把500个招生的名额基本用完,把人带到了黎明研究所。
任重没有搞什么隆重的开学典礼这样的排面,也没有请什么大佬来训话。
按照他的认知,把数学考察知识最强的100人分到了新开的航空工程班和装甲工程班。剩下的学生直接分配到原来的化工班、机械加工班、冶金班,化工2个班,机械加工和冶金分别3个班。
现在任重积累了大批一线的工科教材,同时也集聚起来国内顶尖的大牛,哪怕他们的任务再重,任重也安排出来教学带课,同时从他们带的学生中挑选带班老师,对课堂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辅导。
虽然说这样要耽误那些大牛的时间,但是通过讲课,一方面让他们有时间把任重的教材系统性的吃透一遍,同时也让他们有时间从繁重的研究中暂时休息一下,讲课相对来说,比埋首现场试验要轻松些。
这学校开办的千头万绪,任重有心把赵刚召集过来当一个工具人,奈何李云龙这货死活不干,赵刚在杨村断后,依托大溶洞坚持了一天一夜后负伤撤退,差点让李云龙暴躁起来。
现在有了赵刚,李云龙不但把后勤、思想工作这些原本杂事丢给了他,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