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普胜未曾料到,他们首先签订的竟是奥国和德三的独家经销商代理合同。
经过多轮谈判并获得家族内部的批准后,沃特曼和约翰分别成功获得了为期五年的独家代理权,代价则是享受七五折的优惠进货价以及全年广告支持。沃特曼承诺在德三首批建立不低于50家的4s店,确保每个州至少拥有3家4s店,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累计建设不少于150家4s店。
而对于奥国,约翰则承诺在首批每个大型城市建设1家4s店,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在奥国的84个区内各自建设一家4s店。
按照现行的汽车代理体制,经销商的拿货价格通常在六折至八折之间,车辆越好卖,折扣则越低。然而,在独家代理的情况下,更多的则取决于双方投入的资源多少。
耿普胜他们愿意提供全国范围内的广告支持,因此在折扣方面做出了不少让步。从双方的资源投入来看,都相当可观。沃特曼和约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4s店,而耿普胜代表的厂家则需要负责广告宣传,这笔费用同样不菲。在双方达成一致后,他们很快便在这方面达成了共识。
耿普胜他们提出的产品形象塑造策略,已经确定由厂家来全面把控。这样一来,经销商在这方面的投入便大大减少,从而节省了大量资金。在核算销售收入时,双方都会详细核算这些投入,并最终确认下来。
虽然销售端的总体数量目前只能进行预估,但投入方面的数量却可以明确计算出来。每个4s店的建设投入都有具体的数据作为支撑。同样地,媒体广告的投入强度和总量也有一个明确的数据。在双方各自分摊这些投入后,便能清晰地看出谁在其中占据了优势。
幸运的是,大家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因此才相互妥协,最终达成了七五折的结果。对于一个新兴的汽车品牌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突破。通常情况下,这种合同都是按照六折的价格签署的,但那时的广告投入则需要由经销商来承担。
然而,这种模式往往会导致经销商占据强势地位,甚至可能使渠道成为主导,而厂家则沦为渠道的打工对象。这是任重极力想要避免的终端控制厂家的弊端。因此,在广告方面,东大的汽车厂家坚决不会放弃这个主动权,哪怕现在有人愿意出更多的钱来换取这个权限,他们也不会同意。
。。。
任重倒是没有想过一次展会就解决问题,所以奥国和德三的经销商突破,对于他来说都是意外惊喜,不过这个世界不缺乏有聪明人,能够透过这几款车看到东大在这方面的决心和能力,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