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东大的第一台分步投影式光刻机,采用的是436纳米g线光源,基本上达到了5微米的加工工艺水准。
采用436纳米g线光源最大能演进到1微米左右,这是光学研究中心正在努力研究迭代的方向,下一个节点是3微米,基本上就是为286级别的cpu准备的,在这之后的1微米主要就是为386级别和486级别准备了。按照任重的规划来说,这就是第四个五年计划和第五个五年计划的目标了,在亮剑设计的70年代来临的时候,让亮剑世界的老百姓用上可以联网的486电脑。
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换代引入新的技术路线,采用第二代i-line步进式光刻机,波长也使用365纳米i线光源(水银灯波长365nm),i线光刻机线宽能到0.25微米,最小是0.15微米,这样的光刻机技术基本上可以用到奔腾3级别的微处理器上面。这是六五计划到八五计划发展的重点,使得亮剑世界在80年代开始提前进入信息化时代初期,开始发展第一代互联网
不是任重不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可是条件实在不允许。
早期的这些光刻机别说买不到,就是买到了也没有办法运输到亮剑世界去,所以一切都只有让亮剑世界一点一点从基础开始发展,只不过是在发展的技术路线方面,任重会指引他们走一条注定会成功的道路。
告诉他们真正的路是怎么走的,中间的关键性的技术,涉及到的新材料大概研究的方向,可以加速亮剑世界的技术迭代的速度。
但是不能替代他们努力。毕竟这些东西对于任重来说,同样是触及到了绝对的知识盲区!
不过,从头开始的好处会最终显示出来,通过早期研究获得的工程经验,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会非常有帮助,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完成了g-line生产工艺后,经过对这个工艺的深入迭代优化摸索,掌握了一整套的研究经验,在研究i-line生产工艺上面就具有巨大的优势,毕竟大部分东西都是通用的,只不过在精度方面要进一步摸索。
现在g-line的生产工艺设备被研发成功后,由于初期生产基于晶圆的集成电路没有什么经验,刻录的成功率不高,导致成本现在还非常高,不过随着生产经验的不断积累,生产良品率开始不断攀升,现在都提升到了75%左右,这样规模化生产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现在的几条g-line生产线开足马力的话,每个月的产能可以达到十万级别,按照当前的销量预测,这个产能应该是足够应付了。
但是任重要求对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