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任重的规划,瑞达也是rb211完美接替者,不管后面同罗罗还能不能合作。
摸着罗罗在主世界的脚步走,亮剑世界的罗罗几乎肯定在发动机方面没有了主世界那样亮眼,因为还有东大航发如同先驱一般走在他前面,但是有了客机这个业务,罗罗显然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航空业配套厂家,而是西方的一个航空巨头。
所以对于罗罗来说,东大对于他可谓祸福相依,整体受益。
任重关注着航空业终于完成了一次重大的布局,接下来只需要关注一些节点执行就好。
有着粮食、航空、汽车等几个重大项目的合作,东大在西方打开了一个缝隙。
很快,高卢人也闻着味道找上门来。
“任院长,我们铁路技术研究中心这边现在遇到了一个难题。”负责铁路技术研究开发的赵晓明教授一般问题不会找到任重。
但是重大问题,肯定是要汇报的。
比如现在。
“我们从e5内燃机开发的东方5型机车头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我们自己研发的第二代e7内燃机东方7型已经实现了重载牵引和120公里/小时快速铁路客运,投入到了几条主要路线的运输中,现在我们的第三代e9内燃机东方9型已经试运行成功160公里/小时高速。但是现在大家争议比较大的是接下来更高速度的演化采用什么技术路线问题。甚至于开始争论我们是否还需要比160公里更快的铁路机车。”
赵晓明教授将当前大家的困惑简明扼要的说出来。
任重一点都不奇怪他们的困惑。
“你们现在主流的意见是什么?”任重没有先说自己的意见,而是接着赵晓明教授的话头问道。
“我们现在内部主流的意见是铁路进一步提升速度是有必要的,但是铁路最终的速度提升到180公里/小时还是200公里/小时,大家是有不同意见的。
因为基于内燃机车头的话,基本上200公里/小时这样的速度就是极限了。所以大家讨论的高速铁路极限就是200公里/小时。本来这个结论大家都没有多少的异议,但是最近有一个高卢公司同我们做过一次技术交流后,有些同志认为我们的高速铁路技术路线需要变化成为更加新型的电力机车。”
“你们同什么公司交流?”任重有些好奇。
“是高卢的阿尔斯通,根据他们的介绍,早在1955年他们就在波尔多地区的朗德—达克斯(landes-dax)线路上做过短途试验,两次刷新世界铁路的最高时速:先是3月28日,编号c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