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研究院现在研究中心越来越多,但是没有一个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敢说在自己的领域比任重对未来发展趋势看得更准。
“我们会同阿尔斯通这些潜在合作对象深度谈判技术方面的联合研究。”
有了任重的明确指导,赵晓明教授将自己的重点工作看得很清楚。
然而接触后,谈判比赵晓明教授想象得还要艰难。
阿尔斯通只想卖产品给东大,技术方面那是一点都不想提。
这卖鸡和卖鸡蛋的差别,阿尔斯通还是很懂。
不过面对阿尔斯通的抵抗,任重列出了一张密密麻麻的新型高铁研究项目列表后,随着东大同西门公司也开始接触谈判。
虽然西门也不愿意接受自己研究电力机车技术的扩散,但是在东大强大的研究实力面前,当列出来新的电力机车研究计划后,西门和阿尔斯通一样被干沉默了。
电力机车十多个关键子系统的技术发展,东大全部都有了非常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攻关专项,甚至列出了非常具体的性能指标,对于这两家业界行家来说,他们当然能分辨出来这是虚张声势还是真的具有可行性。
再加上京奉线和京沪线两条200公里/小时高铁计划被推进到规划建设范畴,准备在10年之内开建,最终让两家都不得不放下高昂的头颅,同东大签署了三家联合研制下一代高铁的技术合作框架协议。
三方成立东方之星国际高铁公司联合开发下一代高铁技术和生产,按照出资比例,东大出资45%,西门30%和阿尔25%瓜分了这个股权。
项目目标是十年内实现200公里/小时高速铁路商业化运行,二十年内实现300公里/小时高速铁路商业运行。作为带头大哥,东大将会第一个建设商业示范。
又一个新领域开始了宏伟征程。虽然说东大将会承担最大的风险(主要是示范项目建设科没有盟友摊销费用),但是对于未来高铁技术了然于胸的任重不会让这个示范出现什么大问题,所以这个示范反而抢先吃下第一个螃蟹,早建早受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