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回航!章太炎先生的烦恼?
姑苏。
章氏国学会。
门口牌匾左右上书“甄明学术,发扬国光”,越发熠熠生辉。
自章太炎隐居姑苏讲学以来,门下学子越来越多,可上门拜师的还是络绎不绝。
一开始章太炎还是来者不拒,到后来实在分身乏术,干脆开始入学考试,录取优秀的一批学生。
要知道在这个时间点,国学一直处于式微的态势。
不仅仅国府当局明确推崇西学,连社会上也时不时传出华夏落后,盖因为国学的迂腐所致。
另外一方面,如今没有了科举,学习国学上不了大学,也当不了大官。
家里的父母自然不愿意将孩子送去学习国学。
如今,章氏国学会能够在姑苏办得风生水起,一方面得益于章太炎于学术界的名望,就算是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学习国学,可也愿意让孩子认识章太炎不是?
另外一方面,很显然就是因为包国维了。
自从,章太炎门下走出一个“少年文豪”包国维之后,章太炎教学的名声便越发响亮。
人人都知道,章先生门下有一个学生包国维,原先只是一名仆役的儿子,跟随太炎先生之后,一下子一飞冲天,成为了扬名全世界的大文学家。
这样的传言,在包国维于欧洲大火,获得龚古尔奖之后,越发火热起来。
今日正值元旦,国学会的学生们都回家沐休。
好不容易能够脱离章先生的魔爪,学生们早早便欢天喜地地离开了学会,冲到家里看看父母煮了什么好吃的。
院子里面一下子冷清起来。
只留下章太炎和小徒弟朱季海二人。
朱季海父母常年在外,所以基本上节日都是在师父家里过的。
这可苦了这位才刚刚十四岁的少年。
只听得朱季海在院子里面,用抑扬顿挫地声音念着报纸上的内容。
“自北伐功成,国府在常凯申先生领导之下,屡获卓越功绩。
先开创经济发展之蓬勃态势,复于中原逐鹿之战中奏凯,尽显国家之威。今有杭城包国维者,开国人之先河,荣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其《乡村教师》一文,扬我国威包国维之成就,实非一人之功,乃常公领导下国家昌盛之必然硕果.吾等当秉持孙先生之训导纲领,尊崇常凯申先生之领导,戮力同心,砥砺前行”
和煦的阳光下,章太炎靠在竹椅之上,双手揣在袖口之中,紧紧闭着双眼,入神地听着报纸里面的内容。
自从得了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