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创建帝国
武力统一完成之后,长期割据所形成的各地差异依然存在,秦始皇以巩固统一为核心,以秦国制度为蓝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行全面改革,创立空前庞大和统一的封建帝国。
始皇二十六年战争刚一结束,秦始皇就首先宣布了吞并山东六国的正义性和合理性,理由是韩、赵、魏、楚背叛盟约,燕、齐敌视秦国,所以要全部消灭。同时,他还着手确立秦王朝的正统地位。战国时流行五行(金木水火土)学说,所谓“五德始终”。这种学说认为,五德相克,导致朝代更迭,虞舜为土德,夏朝为木德,商朝为金德,周朝是火德,虞、夏、商、周各占一德,都是历史上的正统朝代。秦始皇从五德始终说推论,以为周得火德,水克火,秦代周,所以秦朝应得水德。于是颁布新的“正朔”,以十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表示新朝代的诞生,并把黄河(古称为河)改名为“德水”。按五行学说,水德具有黑暗阴冷、严酷无情的特性,于是秦朝以黑色为上,衣服旗帜皆为黑色,百姓也改称为“黔(黑色)首”。明确秦朝得占水德,也就明确了秦朝的合理性。秦始皇又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告祭天神地祇,把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地位进一步确立起来。
王朝地位确立后,接着就是君王权位的问题。经群臣郑重讨论,确定尊号曰“皇帝”,整个帝国都是属于皇帝的,其地位和权力至高无上,朝廷和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任免。皇帝自称为“朕”,命称为“制”,令称为“诏”,行施权力的凭证是玉玺。只有皇帝的印才称为玺,只有玺才能使用玉料,玉玺与朕、制、诏一样,都是皇帝的专擅之物,不许臣民使用。皇帝名号和权位确定以后,皇帝的至亲也随之各建尊号,父亲曰“太上皇”(秦始皇定号的当年就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母亲曰“皇太后”,正妻曰“皇后”。秦始皇还命令博士官参照六国礼仪,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皇帝高高在上,群臣听传令官之令趋步入殿拜见皇帝;群臣上书奏事,一律要采用“臣某昧死言”的格式。为了充分行施自己的最高权力,秦始皇每天都在夜以继日地拼命操劳,白天断狱,夜批公文,并给自己规定,不批完一石公文(秦代公文使用竹简木牍,一石为120斤,约合今60市斤),决不休息。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如何处理,也是重大问题。对此,丞相王绾主张分封,在各封国设国王,秦始皇把丞相的建议交给群臣讨论,群臣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