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仪仗队。赵高生性狡诈,深藏不露,又巧舌如簧,善于逢迎。他教胡亥书法和判案,很快取得胡亥欢心,二人结下了深密关系。
秦始皇巡游天下的那年,胡亥年已20岁。可他玩性正盛,极力请求随行。秦始皇宠爱这位少公子,便答应了他的请求。不巧的是,秦始皇尚未巡游多少地方,便一病不起。他深知自己来日不多,而当时朝中未立太子,长公子扶苏还在北部边郡监兵,便及时留下了皇位继承问题的遗嘱。遗嘱命扶苏把兵事移交将军蒙恬,急赴咸阳主办丧事,并继承皇位。遗嘱加盖玉玺密封后,存在中车府令赵高处,还没来得及交予使者送出,秦始皇便与世长辞了。
丞相李斯决定密不发丧,只有李斯、胡亥、赵高和几个亲近宦官知道内情。乘舆还在返回咸阳的途中,居心叵测的赵高乘机策动了一场篡改遗诏、扶立胡亥的政变。
赵高首先游说胡亥:“皇帝驾崩,没有留下分封诸位公子的诏书,却单独赐给了长公子一封玺书。长公子一到咸阳就是皇帝了,你怎么办呢?”
胡亥不是长子,又胸无大志,听了赵高的话,就说:“这是理所当然的啊。父亲死去,他不分封自己的儿子,还会怎么样呢?”
赵高说:“不对!现在如何安排天下,关键就在于你、我和丞相三人。望你早作打算。别人对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控制别人和受别人控制,难道可以同日而语吗?”
胡亥明白赵高的意图,可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在他头脑中还有一定影响,他认为夺取兄长的继承权是不义,违背父亲的遗嘱是不孝,才能浅薄而勉强靠别人取胜是不够格,不义、不孝、不够格都不道德,即使做了皇帝,天下人也不服气,自身生命会有危险,连祖宗也要断绝祭祀香火。
赵高见胡亥并非不想做皇帝,只是担心道义上的谴责,就旁征博引,讲了一套黑白混淆的歪道理。胡亥经赵高一番蛊惑,终于动了夺位之心。
说通了胡亥,还必须有李斯的配合才成。于是赵高又去游说丞相李斯。李斯一听赵高的来意,大吃一惊,他认为谁继承皇位不是臣下应当议论的,赵高议论此事,纯属“亡国之言”,表示坚决反对。
赵高冷笑一声,说:“丞相啊,您自己想一下吧:您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吗?您的功劳比得上蒙恬吗?您的谋略超得过蒙恬吗?您在百姓中的威望超得过蒙恬吗?论长子对大臣的信任程度,您又赶得上蒙恬吗?这五点您都远远落后于蒙恬,长公子一即位,必然用蒙恬为丞相,那时丞相您是不可能佩戴侯爵印绶荣归故里的。而且受罢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