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义,一会儿四出诘难,辩驳群儒,令人惊叹。天保九年(公元558年),高洋外出晋阳巡察,太子高殷监国。高殷不失时机,亲自主持一次《孝经》讨论会。
高殷十分敦厚、善良。有一次,高洋命令他用剑去把一个囚犯的头砍取下来作乐,但高殷迟迟不忍心下手,催逼再三,高殷手中的剑就是抬不起来。高洋气得扬起马鞭,狠狠抽打高殷,高殷被打得遍体鳞伤,从此常常精神错乱,气悸口吃。
为了防止篡位之事发生,高洋临死前诏令尚书令、尚书左仆射等人辅佐幼主高殷。在高殷支持下,杨愔准备通过进行全面的改革来整顿政治秩序,加强皇权。为了以身效法、榜样天下,杨愔首先奏请高殷免除他的开府封王爵赏,然后诏令全国70岁以上的军人授予名誉职位,60岁以上的军官以及重病不胜其职的一律退休,并且大张旗鼓将那些无才无德、靠贿赂、奉承谋取官爵的人全部黜免。对杨愔的整顿,朝野为之哗然,那些被黜免下来的佞幸之徒心怀怨恨,纷纷投靠到二王(高演、高湛)手下,当时朝内亲王权力很重,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和太皇太后实际控制了北齐的军政大权。高演一直在忙于培植势力,一旦羽毛丰满就准备夺取皇位。杨愔的改革,促使两派矛盾朝白热化。
乾明元年(公元560年),杨愔和高殷密议委任二王为刺史,意在架空亲王势力,加强皇权。平秦王高归彦最初也是高殷、杨愔同党,后来权衡利害,觉得高殷年幼,势孤力单,恐不能久,因而背叛高殷,将密谋全部泄露给了二王,二王勃然大怒,将计就计,利用去尚书省“拜职”赴任的机会,拥兵数千,在宴席上将杨愔等人当场拿下,拳杖交加,杨愔等人被打得血流满面。解决了高殷的得力亲信后,二王披坚执锐,押着杨愔等人去见高殷。走到东阁门,都督成休宁拔出宝剑,厉声阻止二王等人闯入,但周围的卫士一见二王到来,知道幼主已经不可依靠,都纷纷扔下手中的武器,成休宁一看孤掌难鸣,只好长叹一声作罢。二王等人进入昭阳殿,向太皇太后条陈杨愔等人的“罪状”,太皇太后气得大骂高殷母亲李皇后:“我们鲜卑人难道还要受你这个汉人老妇的摆布!”李皇后赶忙跪在太皇太后面前谢罪。高殷仓猝不知所措,更兼兵临城下,太皇太后站在二王一边,结果被裹胁下诏,封高演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相府佐史进位一等。一切军政大事由大丞相高演决断。这位即位才一年的少年天子就这样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杨愔等人随即被斩首。
同年八月,高漫自立为帝,太皇太后将高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