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正值唐朝末期的动荡年代,庐州合肥人杨行愍被征募派往朔方(今宁夏青铜峡)戍边。期满归来后,因得罪主管调遣的军吏,又被派出。临行,军吏佯作好人,问行愍有何需求,行愍大吼道:“需你的头颅!”当即杀掉军吏,聚众起事。起兵后,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淮南节度使高骈以其为淮南押牙。不久,行愍率兵攻打庐州,刺史郎复幼弃城而逃,行愍遂占据庐州。高骈即封其为庐州刺史,并为他改名行密。
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高骈部将左厢都知兵马使毕师铎自称营使,合同军使郑汉章、高邮镇遏使张神剑反叛,他们很快攻陷扬州,幽禁高骈,高骈亲信吕用之带一部分兵马逃出扬州,假借高骈之名封行密为行军司马,命其速速率兵讨伐扬州叛将。
行密也意识到这是天赐良机,机不可失,便立即调动全部人马,又向和州(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孙端借了数千兵士,迅速前往扬州。五月,行至扬州天长,与吕用之会合。海陵(今江苏泰州)镇遏使高霸、曲溪刘金、盱眙贾令威等闻讯后也率兵赶来。此时,叛将张神剑与毕师铎发生矛盾,一气之下便脱离扬州前来投奔行密。行密的队伍迅速扩大到一万七千余人,浩浩荡荡,奔向扬州。
扬州叛帅师铎也感到自己力量单薄,不足以与行密抗衡,忙求援于宣歙(治宣州、今安微宣城)观察使秦彦。
秦彦到达扬州的次日,行密也率兵赶到,屯兵城外。最初,看到行密军队人数远少于扬州,秦彦趾高气扬,令牙将秦稠率兵出战,结果稠战死,兵士损伤几尽。其后两军相持长达半年之久。扬州成为一个孤岛,内外交困。城内出现严重饥荒,一斗米值50缗,树皮草木都被吃光,居民只好以观音土充饥。后来出现人吃人现象。
十月,行密军攻下扬州西门。秦彦、师铎带残兵弃城而逃。行密率兵进驻扬州,自称淮南留后。
历经半年战事的扬州城,此时满目疮痍,饥弊不堪,行密看到这般情景,认为此地不利攻守,入驻数日后便把军队、辎重陆续遣归庐州、和州一带,正巧蔡州秦宗权副将孙儒率兵前来与行密争夺扬州,行密便携众离开扬州,回到自己的根据地庐州。孙儒占据扬州后,自称淮南留后,杀掉投奔自己的秦彦、毕师铎,合并其兵,势力大增。
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八月,行密使部将蔡俦守庐州,自己率兵攻打宣州。围攻数月后,宣州粮尽,无力抵抗,观察使赵锽逃跑,被行密部将田頵追擒斩杀,宣州投降,行密入主宣州。不久,唐封行密为宣歙观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