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66年)正月二十一日,外廷忽然传言,说英宗生父濮王已议定称皇。英宗随后下诏,一面说遵行太后圣旨,一面谦让不受尊号,只称濮王及诸夫人为亲,并令以濮王及诸夫人坟茔为园,即园立庙,以奉祠事。令其兄宗朴为濮国公,主奉濮王祀事。尊崇濮王之礼因此而定。
三、内忧外患病榻继位
在尊崇濮王的争论中,朝臣互不相让,多人获罪。英宗不惜牺牲台谏官,来保全支持自己尊亲父的韩琦、欧阳修等大臣,表现了对韩、欧诸人的极大信任与重用。韩、欧等人因此更感恩图报,尽职尽责,辅佐英宗。
在诸宰辅中,韩琦威望最高。还在仁宗朝,他与范仲淹就因共同抗击西夏,又一起变法革新,被时人称为“韩范”。仁宗晚年,他又与富弼共掌枢府,决大策,安社稷,号为贤相,又被人称为“韩富”,后来富弼以母忧去位。英宗即位后,特起复富弼为枢密使。他如亚相曾公亮,娴于法令;参知政事欧阳修,长于文学;参政赵概,巧于谏诤;枢密使张升,通于治术。英宗虽长时间病不视朝,又与曹太后长期不和,赖以上诸大臣辅佐,政得以安。他病愈以后,雄心勃勃,力谋天下大治,改元治平。
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五月,英宗向诸大臣征求施政意见,问道:“先朝以来,积弊甚众,何以裁救?”富弼鉴于仁宗庆历改革失败的教训,建议采取稳妥步骤,逐渐厘革,英宗听纳。
治平元年闰五月,赵曙起用在仁宗朝就因勇于谏诤,不避权贵而获直声的唐介为御史中丞,以示虚怀纳谏。治平二年七月,富弼以疾辞政,英宗起用了先朝大臣文彦博为枢密使。同时起用了王安石等新派人物。
正当英宗力谋宏图,致力于天下治平的时候,西夏却加紧了对宋朝的入侵,使英宗不得不再谋国防,抵抗入侵。
对西夏的入侵,英宗先是仅遣使诘问,以后才采纳韩琦的建议,籍刺陕西之民为义勇军15万人守边。又任命欧阳修举荐的前任环庆路将领高沔为河中府知府,担负御夏之责。从此英宗便以为可高枕无忧了。此后西夏不断发动小规模入侵,西界边臣请求朝廷增兵,部署反击。英宗则认为边兵已为数不少,仍不以边患为忧。
治平三年九月,夏再次发动对宋朝的大规模入侵。谅祚亲自率大军东下,围攻大顺城(今甘肃华池东北),入侵柔远寨(今甘肃华池),烧毁沿边村寨,大肆掳掠,抢得大批粮食、牲畜而退。
外侮未除,内忧踵至。从仁宗朝以来,内外因循、惰职贪官习以为常,渐形成冗官局面。英宗虽欲力革积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