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皇帝却不说具体的人,只是表达对整体局势的担忧。
这一下就让许多大臣有些懵,不明白皇帝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如果是针对某一个人,那需要判断一下怎么处理,才能不会引起大的波动。
现在皇帝是对整体局势不满,难道还要变动整个制度吗?
虽然郡县制度的确是有些不合适现在这个乱世,在与太平军以及各处蜂起的贼寇以及作乱豪强的作战中,许多人就已经发现了。
如果不是勤王诏书给各郡的太守松绑,现在这些太守恐怕还坐困一郡之中,不敢率兵出境。
望着坐在榻上的皇帝,以及有些懵逼的臣子,刘焉的心突然砰砰砰的剧烈跳动起来。
他反应过来,皇帝可能不是怀疑某一个具体的诸侯,而是对造成这种结果的制度不满意。
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早就在脑海之中转了无数次的念头,却一直没有机会说出来,可能就是在等待这个机会。
刘焉悄悄望了望上首的皇帝,回想了一下自己思索过无数遍的话术,然后作揖道:“陛下,臣有奏!”
殿中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射过来,皇帝让刘焉继续说下去,刘焉便拜倒在地上,郑重说道:“陛下。
昔年邦周历次中兴,是依靠什么呢?
是依靠姬姓以及姜姓的诸侯。
秦朝没有分封诸侯以及短短十数年就崩殂,帝扶苏后来册封诸王,若不是高皇帝天命所归,天下局势或许就要安定下来。
于是高皇帝在夺得天下之后,大封刘氏诸侯王于四方,秦亡之祸没有显在我刘氏身上,三百年江山传承到如今。
先汉时,天下有数之不尽的金令列侯,天下有掌握大权的近支诸侯王,各为一方镇守。
那时的天下,虽然有造反的悖逆之辈,但是几乎全部被掐灭在萌芽之中。
直到天下金令崩坏,才有先汉末年的群盗蜂起。
光武皇帝中兴之后,天下废侯重守,但时至今日,太守与豪强勾结,层出不穷。
进不能平乱,退不能守土,这是太守一郡之守的弊端所在。
陛下与诸位公卿可知道其中的原因所在吗?”
刘焉这番话一出,殿中众人顿时屏住了呼吸,皇帝与公卿都望着刘焉,猜测他这是想要做什么?
原因所在?
不就是太守职权虽大,但是治理的范围却小,诸郡之间不能联合,但是叛军可不会顾忌州郡的界限。
不就是地方上没有能得到朝廷信任的臣子,不能施展手脚大力施展吗?
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