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就会很容易把一件明明是有千秋功业的事业,做成是一件“罪在当代”,利还一不定在千秋的事业。
所以,后人在看待宣德之后,明朝罢下西洋的决策,也不能仅仅只靠现在的认识和认知,就指责古人这么做是不对的。
殊不知再过个数百上千年的时候,后人再看我们这段历史的时候,说不定也有类似的发现和感慨。
因此在看待的历史进程和历史遗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当时历史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和现实到底有哪些?
只有把这些问题和现实考虑了进去之后,我们才能得到了一个更有警醒意义的历史回答。
否则,我们只想着当时的失误,而忽略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和现实问题,一味的觉得当时的古人要么是脑子有病,要么就用阴谋论考虑他们。
这样的话,我们在看待历史的时候,就容易落了下乘了。
甚至如果让我们去帮他们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可能还会犯隋炀帝的错误,将一个本来强盛的伟大帝国,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就给葬送了。
所以,一切历史的遗憾和发生,作为后来者的我们,千万不能用脱离实际的思考去妄加评论。
因为这样的评论不仅显得无知,甚至还显得特别愚蠢!对当时的现实,根本就没有任何好的意义可言。
嘉靖皇帝看着手中的朱载坖奏疏,又看着这本泛黄的“郑和密录”。他在看完这两样东西之后,也陷入到了思考之中。
虽然朱载坖在他的奏疏里面列举了很多海上的好处和利益,可是这些利益和好处,也从来都没有人得到真正的验证。
而且下西洋的成本又那么高,根本就不是脑袋一热就可以做出决策的。
所以,这个时候的嘉靖皇帝也不由的踟躇了起来,他也希望自己能有一刻前后眼,帮他看清前方的迷雾,让他做出一个准确而又英明的决定。
可是身在历史迷局之中的嘉靖皇帝,就算他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就算是他的聪明程度达到了历代帝王之最。
但是对于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判断,他依然还是不能有一个清晰明了的预测。
毕竟他的所见所闻是这个时代所给予他的,并不像朱载坖那样拥有超越时代几百年的见识和知识。
所以,嘉靖皇帝在看完朱载坖的奏疏和“郑和密录”之后,他陷入到犹豫和纠结之中,也是人之常情。
并不能责怪他没有魄力!
毕竟他的魄力,可是会影响天下亿兆百姓的。
一旦搞错了,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