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转炉炼钢的开始和新的军备升级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西北钢铁厂一个车间内,徐久成检测完最新一炉钢水,忍不住喜极而涕。
作为年产十万吨钢铁的杨村钢铁联合厂的老厂长,徐久成是任重早期工业化的老人了。
一直以来在杨村和河源组织钢铁工业的生产和发展,同时教授钢铁冶炼技术,是杨村技术学院的实际负责人。
在泰源光复之后,任重想起了这个原来泰源钢铁厂副总设计师,直接将他调回来,在西北钢铁厂担任总设计师。
因为任重有一项新的冶炼技术需要借助徐久成去完善和工业化生产。
这就是氧气顶吹转炉研究工作。
按照任重提供的技术资料,徐久成需要将一座侧吹小转炉改造成氧气顶吹转炉。其中的吹氧管是顶吹转炉炼钢技术的关键设备,任重提供了相关的设计参考资料,徐久成需要组织人手攻克焊接关,试制第一支喷氧枪后,对转炉结构和喷吹工艺进行完善。
由于有着完整的参考工艺,徐久成不负所望,仅仅用了2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把生产线上1号3吨空气侧吹碱性小转炉改建为3吨氧气顶吹转炉进行工艺性试验研究,结果一举成功,炼出来第一炉合格的钢水。
从时间来说,还不到40分钟!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主力炼钢方法是平炉炼钢法,即便是主世界炼钢主流,在20世纪50年代全世界85%的钢产量出自平炉。真正的转变还要等到1953年奥钢联开发出了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ld法)才开始转向。
平炉炼钢一炉需要将近8小时,现在任重指导改进的转炉炼钢法,却只要4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这效率的提升可谓惊人。
作为炼钢界老人的徐久成来说,这是留名青史的事情,怎么能不激动?
“3吨成功了。把现在钢铁厂的6个3吨炉子都改造好,我们就转型成为转炉炼钢,用技术提升效率。
而你这边下一步步子大一点,搞一个30吨的,现在我们有这个条件,不要怕失败,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总结经验多搞几次也就成功了。有了3吨转炉的经验,你们搞30吨我认为没有问题。”任重听完了徐久成的试验报告,现在改进的转炉基本上可以稳定产出了,直接建议道。
在他查到的历史时空中,首钢那边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任重有着这些资料,所以直接把转炉的容量提高了十倍。让徐久成倒吸一口凉气。
不过转瞬间又激动起来,谁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