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70年之间,小汽车由2750万辆激增到9000万辆,由平均每五人一辆增至几乎每两人一辆!三十年间实现了汽车自由!
这个一波红利,任重不眼红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个市场不好蹭进去,毕竟谁也不是傻子,汽车产业对于经济的拉动左右,瞎子经济学家都能看出来。
这块目前东大除了价廉物美的农用车在东南亚这一些市场上开始有了出口,卡车这些都是铁杆朋友才会进口一部分的稀罕货色,但是都不多,现在百万的年产量绝大部分还是内需消耗了,毕竟生产出来的也是建设相关的车型。
纯消费型汽车数量不但少,而且不够家用和商用化。
就现在国内的那几款汽车,任重自己都看不上。
之前忙于军工的布局发展,资源也巨大部分倾斜在了军工方面,等到现在大黑鱼、大驱、甚至小平板都有了,卫星也上天了。
军工优先的战略可以适当修订修订,开始转向军民兼顾的时代。
而首当其冲最合适的产业就是汽车产业,毕竟造船已经被任重带上路,凭借现在大量的商船和军舰合同,已经至少可以排名蓝星前三,技术方面也攻克了除了大型航母之外绝大部分舰艇和运输船类型的建造。
汽车方面,技术壁垒是有,但是并不高,比如汽车用小型化的汽油机和柴油机,基本技术方面,现在已经具备了,就是没有精细化发展出几款经典的动力出来,另外在变速箱技术、底盘技术(包括悬挂)等方面也没有静下心来开始从主世界引入经典微创新。
所以说整个汽车工业大而不强,散乱无主线。
按照任重的药方,这次针对汽车工业,第一个政策就是汽车生产准入制度,必须要对汽车生产设定生产质量标准和一定资本投入数量,关于生产质量标注这方面,直接引入了主世界的iso9000制度,把这个制度第三方监督放到地方质监部门去执行,不满足这个制度的,一律要关停并转!
但是为了不让这个iso9000流于形式,任重确定第三方监督不能收费,是正常职能,国内设置质量管理制度执行审计的三大审计中心,每年进行抽查,如果发现有人放水,一律追责,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可执行。
资本投入数量发明,要能承担起来一个汽车公司研究、生产、售后服务三大职能,杜绝小作坊式生产,这样确保消费者可以买到有保障的汽车产品。
所以靠这两个措施,将大批量小散汽车厂清除出汽车产业。
但是任重并不是将他们全部逼死,而是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