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以平民而有天下,这是不对的。汉高祖做皇帝,是由于天命。没有天命,而妄图非分,是要遭殃的。”另一道诏书则反复说明:名利和爵位是末,道义才是根本,本末是不可以倒置的。诫谕群臣要讲道义,不要贪名争利。道武帝把天命和道义的神学教条作为精神药石,但这副药石也并不能使他得到完全安宁。他不断猜疑臣下对他不忠,担心他们谋图不轨。那些功高名重的大臣、将帅和拓跋王族更成了他的猜忌对象。一旦被怀疑,轻则流放,重则杀头。
拓跋珪的堂兄拓跋仪,本是北魏最著名的将领,在参合陂之役和灭燕战争中功盖诸将,不论是在拓跋贵族还是汉族大臣中,他都享有崇高的威望,因而也就日益为拓跋珪所猜忌。天赐六年(公元409年)掌占卜的官员对道武帝说:“今年天文有异常的变化,可能会有大臣叛乱。”拓跋珪更加疑虑,一时间弄得朝廷人心惶惶,大将重臣均有朝不保夕之感。拓跋仪担心祸将及己,惶恐不安,于是单骑出逃,但最后还是被道武帝派人追获赐死。
早在窟咄与拓跋珪争夺王位时,高邑公莫题曾用箭射信给窟咄说:“拓跋珪还是个三岁牛犊,岂能任重载之车!”表示愿意支持窟咄。这封信被拓跋珪截获,对此一直怀恨在心。天赐五年(公元408年),有人告发莫题住宅豪华,为人骄傲,蔑视皇上,拓跋珪就借题发挥,派人将莫题当年用过的箭给他送去,并责问他道:“你看我这个三岁牛犊现在到底如何呢?”莫题父子自知活不成了,相对而泣,不久便被处斩。
越到后来,拓跋珪的疑心就越重,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大臣处死。北部大人贺狄干被后秦囚禁于长安多年,回到平城后,拓跋珪见他穿的是秦人的衣服,说话有秦人的口音,便认为他仰慕后秦,将贺狄干连同他的弟弟一起杀了。大臣司空庚岳被人告发衣服华丽,行为举止仿效帝王,也马上就被处斩。在朝廷议事时,拓跋珪也动辄杀人。只要他忽然想起某位大臣的过失,就将其推出处死,甚至见人脸色失常,气息不顺;或听人言辞逆耳,声音高昂,便认为是心怀恶意,下令当场处死,并将死者全部陈列在天安殿前。他的暴行导致朝廷上下人不自保,大臣百官均自虑祸患,不理朝政,里巷之间,盗贼公行。
拓跋珪晚年时常服用寒食散,期望长寿成仙。而实际上这种寒食散是用朱砂、石英等矿物质制成的一种有毒物质。在毒性发作时,他的性情更加狂躁,喜怒无常,往往几日不吃饭,几夜不睡觉,独自对着墙壁自言自语,甚至亲手将人毒打致死。他好乘人力辇车,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