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时手执宝剑,从后敲击拉车人头部,死一个换一个,有时每天死者有几十人。
他越是杀人,就越担心别人谋害他,因此经常变换他的寝室,连他的大臣亲信都不知他住在什么地方,只有他的宠姬万人知道他的住处。谁知万人偏偏又和他的二儿子拓跋绍私通。拓跋绍生性凶狠残暴,是贺太后的妹妹贺夫人(拓跋珪娶了自己的姨母)的儿子。天赐六年(公元409年)十月,贺夫人被拓跋珪囚禁,她托人密告拓跋绍,让他设法营救她。当天夜晚,拓跋绍以万人为内应,寻到拓跋珪的住处,将其刺死。这时拓跋珪才39岁。永兴二年(公元410年)九月,谥为“宣武帝”,葬于盛乐金陵,庙号烈祖。泰常五年(公元420年),改谥为“道武皇帝”。至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又改庙号为“太祖”。
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元帝拓跋嗣
一、登基理政与民休息
北魏登国七年(公元392年),道武帝拓跋珪的宠妃刘贵人生下一子。因得长子,道武帝喜出望外,马上下令天下人共庆,并给这个孩子起名为嗣,立为太子,希望他能嗣承自己的大业。这个孩子后来继道武帝之位,为北魏第二个皇帝——明元帝拓跋嗣。
拓跋嗣从小聪明大度,举止合礼,甚得道武帝的喜爱。天兴六年(公元403年),被封为齐王,拜相国位,加车骑大将军。起初,道武帝因怕将来后党专权,引起宫廷内乱,在刘贵人生下拓跋嗣后不久便将她赐死。后来他告诉拓跋嗣说:“以前汉武帝要立他的儿子做皇帝,便把孩子的母亲杀了,主要是不让妇人参与国政,以免外戚叛乱。你将来要继承我的基业,因而我仿效汉武帝的做法,主要是为你以后的统治做长久的打算。”拓跋嗣十分孝顺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痛哭流涕,不能自止,惹得道武帝大为恼怒。拓跋嗣从父亲那儿回到宫中后,思念母亲,日夜哭泣。道武帝知道后又要召见他。拓跋嗣准备进宫时,他的左右劝他说:“现在皇上正在气头上,你去了或许有意外,不如先外出躲避一段时间,等皇上气消了再去见他也不迟。”于是拓跋嗣便离开宫中,到外地巡游。
天赐六年(公元409年),道武帝被二儿子拓跋绍杀害。拓跋嗣听到消息后赶回都城,联络诸大臣杀死了拓跋绍,平息了宫廷政变,登上了帝位,改元永兴。
拓跋嗣登位后,劝课农桑,与民休息,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永兴三年(公元411年),拓跋嗣下诏说:“衣食充足,方知荣辱。假如人们饥寒交加,早晨害怕家中的粮食难以维持一天,心中着急的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