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以西、以北、以东的各少数民族部族经过太祖天显初年的大规模征讨,大都臣服、归属于契丹的统治,契丹的主要劲敌是中原地区的后唐政权。耶律德光决定继续推行对外扩张政策,不仅决心要实现太祖的遗愿,而且还要做全中国的皇帝。
天显三年(公元928年),唐义武节度使(治今河北定县)王都图谋割据自立,唐朝宗发兵征讨,王都遂派人以重赂求救于契丹。借此之机,耶律德光派奚族将领秃里铁剌率军入关,会王都军在曲阳境嘉山之下,与唐将、北面诏讨使王晏球大战。然而,耶律德光军队全军覆没。
闻败讯,耶律德光大怒,即欲倾国亲自出征。这时,后唐却遣使至契丹,提出罢兵修好。朝中大臣也劝谏德光,应观衅而动,不可轻举。耶律德光亦意识到,自己刚刚即位,若出师失利,于自己的统治无益,遂停止发兵,遣使回谢唐明宗,索还涅里衮、查剌等人。自己集中精力整顿内政,巩固国内统治。
耶律德光即位不久,首先营建皇都,展城廓,建品室。天显三年(公元928年)十二月,一是为了安置耶律倍,二是为了防范渤海人民的反抗,升东平郡为南京,扩建城邑,迁徙渤海人移居于此。次年,继行柴册礼后,又会集契丹各部长老、朝中大臣,行再生礼(契丹保留的君主即位时举行的重要仪式,亦为柴册礼的一个组成部分)。天显六年,再命扩修京城。并先后派兵镇压了乌古部(活动于今中苏交界的额尔古讷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和党项部的反叛,同时,仍积极备战,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制造攻城武器,准备随时大举南侵。
天显八年,后唐政权发生内讧。这时在后唐的耶律倍派人给耶律德光送信,要德光发兵讨伐。于是耶律德光亲自率军南侵。正当耶律德光顺利进军之时,他的妻子萧氏产后得病,不久死去。接着发生了北府宰相涅里衮谋叛南奔的事件,迫使耶律德光中断对后唐的用兵,除留下部分军队继续攻打新州(今河北涿鹿)、应州等城外,大军班师北退。
事隔两年,后唐内部再生变乱。节度使石敬瑭公开叛唐,让桑维翰起草一道降表,连夜送给耶律德光,以石敬瑭向契丹称臣称子、割让卢龙一道和雁门关以北的诸州土地为条件,乞求耶律德光发兵救援。耶律德光见表大喜,于是发兵南下。十一月十二日,耶律德光命在晋阳城内筑坛,备礼册命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把自己的衣袍脱下来,亲手为石敬瑭穿戴上,石敬瑭便穿着所“赐”的契丹服装即皇帝位。答应每年向耶律德光献帛30万匹,割让燕云16州(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